即时新闻:

苏州工业园:两线突围

订阅
2009-08-09
陈哲
经济观察报 陈哲/文  作为十多年前开始逐渐摆脱“苏南模式”,形成以外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发源地,苏州工业园一直扮演着区域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标杆角色。过去15年间,它以平均30%的经济增速,一直在全国所有经济开发区中稳居前列。

随着金融危机放大 “两头在外”经济形态的弱点,外资撤离、出口跳水、外资导向型已无以为继这类现实和批评,在过去两年与苏州工业园如影随形。这个中国与新加坡两国苦心经营的园区,似乎遇到了建立以来最大的难题。

在中新合作的种子又相继落地天津、广州之后,“苏州模式”将往何处去?对这一课题的解答,显得似乎比任何时间都要紧迫。

受困“两头在外”

今年1-6月,苏州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480亿元,同比增长7.8%,财政收入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1%。

这组看似还不错的数据,背后却有如下的对比:过去的十五年间,苏州工业园的工业总产值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平均增速在30%以上,这一势头在21世纪的前7年仍然保持稳定。

目前,苏州工业园形成了以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以占苏州3.4%的土地、5%的人口,创造了苏州16%的GDP和25%的进出口总额。

“之所以能够保持30%的增长,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很快,固定资产投资里面又以外资到账多,达160多亿美金。”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日前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国外市场的持续疲软,开始不断地放大外资导向出口加工型经济内在的致命弱点。如美国半导体和蓝牙耳机大鳄缤特力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宣布关闭了其在苏州的工厂。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园区上半年进出口额同比出现了30%-50%的下降。

“工业园的外资虽然多,产业能级却不高,即便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也比较低端,还是属于制造加工环节,苏州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组装基地。”苏州市发改委一位处长说。

一份来自苏州市财政局外金处的名为《进一步提升苏州外资利用质量的思考》的内部报告称,苏州全市99%的高新技术产品来自于外企,但80%的外企属加工配套型企业……进驻苏州的著名跨国公司大都把技术中心、研发机构、测试中心等放在境外或上海。

“进出口不下滑,就不是金融危机了。像我们这种外向度高的园区,它是不可避免的,”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坦陈困局,但言谈中不乏乐观,“情况已经有了反转的迹象,上半年园区的GDP有13.2%的增长。”

在拉动上半年园区GDP的因子中,内需拉动、基础投资这两块是大头。杨知评介绍,消费的增长是19.4%,房地产销售更是同比剧增150%。

不过,园区的管理者很清楚,仅倚靠外源型和土地开发的经济拉动,后面的可持续发展无从保证。毕竟总面积288平方公里的园区,工业区仅占总面积的35%,真正可用于工业开发的土地已非常稀缺。而现在园区的土地价格,已比周边要高得多。

外资导向型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产业结构的比例失衡。园区第三产业的比例在30%左右,而苏州工业园的老师——新加坡的服务业超过7成。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在新平台上实现新发展的问题,”杨知评说,“2005年园区工作报告,就有一半的篇幅在谈转型。”

突围之路

苏州工业园的官员们近期在不同场合始终强调后续发展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优二进三,一个是深化中新合作。一内一外,实际可被视作这个老标兵突围的主要方向。

苏州工业园区内部首要的调整,是市场。

过去十五年来,园区一直以出口加工为主要动力,但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成本。但无论是土地、人力还是环境成本,园区从前的路径已经难以为继。

杨知评说:“成本已经不是我们的优势,虽然现在加工贸易还占到园区的80%,但今后的市场要更多地依靠内需。”

但出口转内销知易行难。从内部率先启动的,还是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园区书记马明龙坦陈,过去主要倚仗招商引资,比较聚焦于外资,现在要通过科技创新,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2009年中期总结大会上,工业园区将今年的工作重点概括为:制造业升级、科技跨越、服务业倍增、生态优化。

“另外,从制造业本身看,要引进更高端的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杨知评说,“这是成本高企后,制造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为此,苏州工业园先后出资70亿元组建成立了创投集团、科技发展公司、教育投资公司等国资创新主体,建设了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纳米技术创新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8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经费投入连续3年实现翻番增长。

“当然,仅仅这个不能就叫产业升级,还要从制造业前后端延伸开,争取把研发和销售、物流两端的附加值也留在园区。”

在流通端,拥有综合保税区,在海关环节又享受 “虚拟机场”等优惠政策的苏州工业园在物流成本、通关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以园区内的IT加工服务商美国旭电科技为例,其产品通关时间为两天,而同行在其他区域的清关时间在七八天左右。下一步,园区希望凭借这些优势,尽量将园区内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部也吸引来。

从二、三产业结构上,虽然与园区建立之初相比,其服务业的占比已经由20%提升到30%左右。但这样的比例,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决策层看来还远远不够。

他们提出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即力争5年内,三产品牌项目翻两番,商业载体面积增两倍,服务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此外,苏州工业园的短板还在于企业培育上。马明龙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一直有个心病,就是没有培养出深圳华为这样大的企业。

杨知评的理解是,一个企业从出生、发展到壮大,这些都要服务,不再是简单的减免税收、土地优惠、审批简化。政府的导向、服务思路都要有大变化。

十多年来,自西方舶来的“亲商”理念已经根植于园区管理中,它无疑会帮助园区在这些改革上提供指针。不过,目前的苏州工业园已经开始在更高层次上,效仿和发展西方的思路。

“我现在的土地越来越紧张,只有走出去,我才会找到更多的发展空间。”马明龙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同时,这也是国家对苏州工业园经验输出的要求。”

实际上,苏州工业园区目前绝对控股的资产超过了830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会超过900亿。这些资本承担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的作用,但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土地上,其成长已经遇见了瓶颈。

工业园开始瞄向省内的宿迁和南通。

2006年11月,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运作以苏州方为主,主要依托苏州工业园组织实施开发、建设、管理,并委托“江苏省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后者由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宿迁市按照1:1.5:0.5的比例出资。

2008年12月,在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上,南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CSSD)三方签署了合作开发意向书,在南通沿江4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建立现代化新区。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