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沿海:“后发先至”雄心(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哲 “好多年来,没有一个项目是国家给的,这次一定要抓住机遇。”盐城市沿海办主任朱如万笑言。
他说的机遇,是日前国务院通过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江苏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以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促进海域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快发展。早在《开发》通过之前,连、盐、南三市已紧锣密鼓布局港口建设、临港产业和新兴产业。自此,国内沿海地区全面进入国家层面的开发战略。
拥有954公里漫长海岸线的江苏,经济总量虽名列国内前矛,但其重心却在苏南。多年来,沿海的连、盐、通三城似乎游离其外。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认为,对于江苏省来说,经济长期倚重苏南,但苏南环境容量有限,未来发展受限已是必然。沿海开发将使江苏过去的沿海劣势变为优势,让江苏延续持续发展的势头。
“现在可以画非常美丽的图画,关键在于我们的智慧能不能完成好 ‘后发先至’的任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也任重道远。”朱如万说。
重拾港口战略
过去的几个月,中共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一直在中央部委和中西部地区做大量的推介和招商,对连云港的优势他总少不了这样的推介:如果中西部的货物从连云港出海,比上海港、青岛港要短300至500公里,每吨运费平均节省30至50元。
事实上,1984年被列为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来,连云港都被视作衔接中西部的最具优势的港口,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这个大陆桥,也被称作“新丝绸之路”,横贯中国东西,穿过中亚抵达欧洲,其东端起点在连云港,西端是荷兰的鹿特丹。
“以前连云港战略地位不明显,很大因素是港口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港口的基建没有配套、航道不够深、航线不密集、航班不正常。”王建华在日前一次公开会议上强调,港口是连云港发展的核心。
从连云港市区东行25公里,就到了陇海兰新线的东端。几十门红色的龙门吊毗邻而立,这里是连云港的庙岭作业区,江苏唯一可靠泊万标箱集装箱班轮的专业码头。再往东,在老港区基础上规划的30万吨级大型深水矿石码头,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长长马蹄形港湾中15万吨级的航道,很快将被改造翻番,具备30万吨级的通航能力。
一位连云港港务集团官员介绍,庙岭、马腰、须沟、旗台和大堤作业区,组成了连云港的主体港区,南翼的徐圩港区和北翼的赣榆港区,分列主港南北,形成了连云港“一体两翼”的布局。
“等港口基建建成,大型项目投产,相信连云港将以几何级的速度发展。”上述官员说。
中共连云港市委常委、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书记唐国海介绍,连云港市的临港工业,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主要集中在港口的西南,包括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新医药产业基地为主。这些区域以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产业为主。
在港区南翼新开发的徐圩临港基础工业区,连云港则规划了2000万吨南钢特种钢、中石化炼化一体化、灌河口造船等重点项目。在徐圩北面,是一期已达产2台106万千瓦机组的田湾核电站,该核电站的产能设计是1000万千瓦。
连云港一位政府官员称:“讲心里话,江苏沿海规划作为国家战略批复下来之后,我们非常激动,感觉(规划)几乎是为连云港量身定做。”
不过,南通和盐城或许并不同意这样的判断。
南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势头,让同处沿海的连、盐二城艳羡。地处上海北翼的南通,充分接受了上海发展提速的辐射,在2009年上半年的GDP达1350亿元,同比增长13.5%,增幅位居长三角16城市之首。
曾因“有海无港”而无比尴尬的南通,近年来发展迅猛。以洋口、吕四为核心的港口群,2008年货物吞吐量达1.32亿吨,连续三年突破亿吨。目前,定位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南通港,由交通部和江苏省规划了60多个万吨级至30万吨级的泊位,目标直指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港。
在此基础上,南通市布局了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制造、新能源、LNG等沿海产业带,并计划在2011年形成5个千亿级和1个两千亿级的产业。
1 | 2 |

- · 万通地产拟定向增发筹资至多25亿 | 2009-12-07
- · 中国截至上月已遭101起贸易救济调查 | 2009-12-03
- · 苏格兰皇家银行高层:没有竞争性红利就辞职 | 2009-12-03
- · 苏格兰独立前景仍是一纸空文 | 2009-12-01
- · 迪拜危机 油价跌至73美元 |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