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江苏沿海:“后发先至”雄心(2)

订阅
2009-09-21
陈哲

拥有江苏最长海岸线的盐城,海边延绵不断的滩涂土质多年以来也被定性为不适合建设港口。“目前看来,这个局限应该也可以被打破”,盐城市发改委副主任、沿海办主任朱如万说。

在盐城市的港口发展蓝图上,盐城将以组合港的形式,成为上海的喂给港和长三角北翼重要的工业港。在沿海的大丰、陈家港、滨海、射阳、东台五县市,依托港口形成五个结点,实现港口、港城、港区的“三港联动”。而临港工业则以纺织、汽车、石化、装备制造为主。

问计千万亩滩涂

除了深挖港口潜力,综合利用面积巨大的滩涂资源,也是江苏沿海三城被国家战略所赋予的使命。在黄海之滨的江苏,拥有总面积超过1031万亩的滩涂,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其中未围垦的滩涂667万亩,现在仍然以每年1.9万亩的速度不断淤长。

今年6月,江苏省发布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计划在2009-2020年期间,对总面积270万亩的沿海滩涂实施围垦开发。其中,拥有共680万亩滩涂的盐城,被分到了140万亩的开发任务,无疑成为滩涂开发的主力军。

“盐城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向大海要资源的过程。”但是过去对滩涂的围垦,还处于一个粗放的层面,主要是做一些海水养殖,大片的土地用来晒盐,对经济的拉动有限。“盐城市沿海办主任朱如万说,“这次规划,无疑对这些土地资源的综合高效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三市官员看来,江苏沿海开发对现代农业的要求,主要就是提给盐城的。作为江苏省最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地,坐拥8个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1个优质油料基地和6个优质棉基地,每年仅向上海一地,就供应价值100亿元农产品。

再加上土地资源丰沛——江苏省要求围垦土地中60%必须用于农业生产,”因此,盐城的主要课题就是做好现代农业。“盐城市农业局局长茆训东说。

“尤其是通过在滩涂上发展耐盐农业。从通过改造环境适应农作物,到根据条件选育品种,这是一个重要转变”,茆训东介绍,盐城在滩涂地区的农业,以往的围垦方式,通常是先种水稻再种棉花,改造下来至少要花上5年。

盐城市最新的农业产业规划,在传统的沿海农业区、里下河农业区、渠北农业区的基础上,新增了海水种养区和盐土农业区两个大区,前者以海水蔬菜种植、海产品养殖为主,后者则主攻耐盐动植物种养。

“我们的目标,是在10年内,将盐城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长三角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全国农产品前沿阵地。”

不过,盐城的志向不止于此。

本次沿海开发,盐城的规划还将自己定位为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基地。“一块是火电,一块是新能源。”朱如万说。

据了解,目前盐城市已经依托射阳、陈家港和大丰等具有港口资源的县市,布局了总量15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并计划在3到5年内发电量达到500万千瓦。

而风力发电的前景更为广阔。根据江苏省的规划,全省风电产能到2010年达到1000万千瓦。由于风电场占地面积大,具备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气候条件的盐城自然责无旁贷。该市从全省总盘子中接到的任务是650万千瓦,而初步规划用于风电场建设的土地就有20万亩。

与之相呼应的是,承接3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的南通市,在今年与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签订了《关于建设国家级“973”风能项目南通“海上三峡”示范工程及产业化基地合作意向书》,按此计划,南通争取在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这一数字相当于全国2008年的总装机量。

路线图隐忧

行车从连云港市政府出发,沿着该市中轴线花果山大道穿过临港产业区,这里曾是一片76平方公里的盐田,现在六通一平已经基本接近尾声。按照规划,连云港的临港产业将从这里开始。

“市里的要求,是用三年时间,把临港产业区项目摆满。”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书记唐国海介绍,在项目的规划上,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由于当地风电、船舶修建、特种钢等产业,聚集了大量相关装备企业,开发区又添了一个 “新型装备制造”,并要求“四新”产能超过1000亿元。

“当然,也不排斥纺织、IT等其他企业。这个任务非常重”,一位当地官员坦言。为此,连云港市书记王建华最近经常率领唐国海等人,遍访全国各地的企业搞招商引资。开发区甚至在行政上一口气设置了四个招商局,与其他局办平级,并引入竞争机制,每个月公示招商任务完成情况。

而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南通和盐城。

一位长期研究苏北沿海经济的专家认为,“对于沿海三城而言,除了港口建设滞后外,大家的短板实际在工业上,尤其是大企业,没有大企业就没有大项目,更没有产业集群,发展无从谈起。”

不过,三座城市的资源禀赋类似、也基本在同一起跑线,对经济发展的思路在很多方面也存在惊人的相似。

比如对于三座城市共同参与的新能源,江苏沿海地区计划在2020年完成1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总量。而盐城一地,就曾规划装机1490万千瓦。南通也计划突破10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240万千瓦。

一位能源领域权威人士评价:“(这样的)规划速度有些快了,应该说目前国内风力发电还不具备商业化规模开发的水平。作为一种间歇式、低密度的能源,其目前并不具备大规模入网的技术条件。在装机规模完全相同情况下,风电的实际发电量最多只能达到水电三峡的三分之一。”

所幸的是,江苏省有关部门已认识到这种弊病,开始着手统一规划优化风电产业布局。新近出台的《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以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整机、小型家用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实现风电产业集聚发展。

在该纲要中,江苏将风电行业划分成兆瓦级风电整机、小型家用风电整机、关键部件等部分,结合省内风电产业发展基础,确定了今后各市的重点发展方向。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