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60周年专题】能源走廊:富之惑(1)

订阅
2009-10-10
言咏
经济观察报 言咏/文 鄂尔多斯在三十年间经历了灰姑娘式的蜕变。

30年前的鄂尔多斯,人口4万左右,这个汉语意为“众多宫殿”的城市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栋楼房。因为贫瘠,它被称为内蒙古的“西部”。

今日的鄂尔多斯已经跃为大陆最富裕的城市,它2008年的人均GDP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之冠。

造就鄂尔多斯经济奇迹的是这片土地下沉睡的煤炭。

伴随着2003年中国经济朝重型化方向发展,上帝赐予的“黑金”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富足的煤炭资源让鄂尔多斯成为资本的神往之地。

奇迹不仅仅发生在鄂尔多斯,共富的是一条近600多公里长的“能源走廊”。这条走廊从陕西的榆林市出发一路向北,经神木县、大柳塔镇,最后到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煤炭储量占全国的40%。纵横的沟壑里每一个脚印踩着的都是“乌金”,能源走廊的起点榆林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

前世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黄河环绕,南部以长城为界,历史上曾以农牧业为经济支撑。

羊绒为这个地区带来第一波财富浪潮。被称为“白金”的羊绒,是内蒙古的三张名片之一,另外两个支柱产业是羊肉和乳制品。羊绒、羊肉和乳品加工占到内蒙古GDP的60%左右。

和鄂尔多斯一样,羊绒也曾是榆林的传统优势产业,几家老牌羊绒加工企业是榆林经济的台柱。

羊绒热之后,这里的人们再次回归平静和封闭的生活。改革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的省份如火如荼,十几年间幸运之神未曾再眷顾这片土地。

在榆林的大柳塔镇,随便在岩石上掏个洞就有煤炭,当地老百姓甚至用煤炭砌院墙,这种地下资源当时远未被重视。在那个年代,花上几千块钱就能承包一座煤矿,但应者寥寥。那时的煤炭依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挖煤并不是有利可图的生意,很多矿主提着礼金求人买自己的煤炭,为了拉来生意,甚至允许买家先拉煤后付款,最后大量货款得不到回收。

最好的时光

直到2003年,这时中国的经济进入由轻型工业向重化工业发展的阶段。

从2002年开始,“煤荒”作为一个新兴的词汇频繁出现,随之而来的是“电荒”,发电厂频频告急,很多城市大面积拉闸限电。

这时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是以抓经济见长的储波,他敏锐地意识到“煤电”是一篇可做的文章。

闭塞的交通和羸弱的财政是内蒙古在机遇面前的难题。2001年内蒙古全区的财政收入不到170亿元,GDP总值不到1600亿元,排名均为全国倒数。连接呼和浩特和包头之间的公路是唯一一条高速公路,开通后数年还处于单项通车的状态。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