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冬天的甲流(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言安 言咏 自大兴军训基地爆发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感)并最终导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大一新生死亡后,做医生的妈妈第一时间在电话里“命令”刘群航出门必须戴上口罩。在他的影响下,同寝室同学先后都戴上了口罩。“校园里戴口罩的人还是少数,一开始还觉得特不好意思。”这位北航大三的学生说。
刘群航承认:“尽管专家和媒体都说甲流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本校出现了因甲流感死亡的案例,这对大家刺激比较大,内心很恐惧。”
就在北航和北京市卫生局正式对外公布“一大一新生死于甲流感”消息后,位于校园最南端的北航校医院就开始紧张起来。这座只有四层高的小楼南端的普通诊室专门被开辟出来,作为发热病人的“隔离区”。连日来,陆续有发热的学生住进了隔离病房。“希望大家早日恢复健康,解除隔离。”一正在隔离的北航学生在其博客上写道。
位于北京西城、被称为中国最大、各科最齐全的北京儿童医院最近也不轻松。11月4日上午11点,在该院的门诊大厅,操着各地口音的患者排着长队,“大概有一两千人吧。”门诊挂号处一工作人员说。
“从10月23日开始,发热门诊病儿就诊有一个突发高峰,当天来就诊的内科病儿有5000多人,病人总数将近9000人。我们监测了600多例流感样病人,当中60%是甲流。”北京儿童医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沈颖说。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周忠蜀也感慨:“我们是综合性儿科,平时门诊量每天300人左右,现在最高到了1200多人,我那天看病,一天用掉了三支笔,病人太多,写得太多。”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从10月23日开始,北京市每日流感样症状病例迅速增加,从10月17日的2000余例,增加到10月26日的6000余例。而往年同期仅约1000例。
方来英分析,虽然报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为每日6000例,但考虑未到医院就诊的病例,实际每日流感样症状病例应为1.2万人。如未来流感样症状患者中有50%为“甲流”,则日新增“甲流”患者数就是6000人。
更让方来英感到担忧的是,北京历年流感高峰出现在12月至次年1月,此时的疫情还是处在一个爬坡期,将会遇到“甲流”和季节性流感交叉叠加流行,流感峰值还将被推向更高点。
全国的甲流感疫情也不容乐观。仅11月2日15时至4日15时的48个小时内,甲流感新增病例2742例。流行病学专家认为,中国疫情已经提前开始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快速上升期,此次流行周期将持续到明年3月份。局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规模疫情,流行高峰在不同地区交替出现,全国总体疫情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较高水平。
自11月3日开始,卫生部每天下午都会就疫情进展情况召开媒体通气会。业内人士认为:“2003年SARS以来,虽经历了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起影响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除了SARS期间卫生部坚持类似的每日媒体通气会之外,这是第二次,可以看作是政府对甲流感疫情提高关注的信号。”

- · 北京卫生局:甲流重症患者治疗费用需七八万 | 2009-12-08
- · 甲流对脑部的损害与季节性流感区别不大 | 2009-12-02
- · 农业部:不能排除甲流从动物返传染给人的风险 | 2009-12-02
- · 卫生部:4人接种甲流疫苗死亡 疫苗总体安全 | 2009-12-02
- · 脱销的中药 | 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