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病:土地收益绑架城市(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周锡 万晓晓 2月3日,杭州。杭州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这可能是王国平最后一次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身份聆听这个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
10多天前,主政10年的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隐退了。官方的解释是年龄原因,出生于1950年1月的王国平刚好60周岁。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对杭州城市发展贡献颇多的王此时的退隐发生在房地产调控越加强烈的当下还是有着别样意味。
2009年,杭州土地收入达1200亿元,超过上海、北京居中国城市之首。而过去10年间杭州房价上涨了将近10倍。在此期间,杭州的城市建设、形象地位也大幅提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只是这个魅力之都的一面。一位杭州市财政局人士透露,杭州城建资金支出几乎都来自土地出让金,城建资金支出是由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来以收定支的。土地收益多少,不仅关系到每个城市居民,而且“绑架”了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一旦土地卖价不好,城建资金供应就会失血。
10年跃进,杭州越来越像一个必须依赖土地财政输血的 “病人”。然而,病根不在杭州。这只是中国城市经营的一个缩影。
地方“救市”
去年年底以来,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让地方楼市“退烧”。据杭州官方数据统计显示,从去年底开始,杭州在20余天内发生了多次退房事件。今年1月,杭州楼市成交量减少60%,主城区新开楼盘销售率平均不足40%。
在这种氛围中,1月10日下午,杭州市出台了 《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杭州29条”),就在当天早上国务院办公厅才刚刚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国11条”)。
多位房地产行业业界人士以及分析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认为,“杭州29条”与“国11条”并无冲突,却存在明显的避重就轻。一位杭州业界资深人士说,尽管“杭州29条”对自住型和改善型置业的倾向性和鼓励态度十分明显,但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的抑制条款。
于是有人指责,这是一个地方托市政策,意在维持高房价;也有人认为,这是2008年救市政策退出后的过渡性意见。
杭州一位不愿具名的地产开发商任先生对本报说,去年11月起,杭州市发改委联合房管、建设等部门,对房产市场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先后几次召集开发商开会。任先生本人也几次参加会议,并在去年12月给杭州市发改委,递交了一份政策调整的意见书,受到发改委主任的约谈。
任某说,在“杭州29条”中,不仅对购房者有1.3%的购房补贴,而且扩大了公积金贷款的范围等。在全国率先提出,对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需求予以政策倾斜和优惠补贴。同时,对开发企业征税、抵押登记、银行贷款等各项扶持政策一如既往。
事实上,在前几次的中央房地产调控时,杭州多次率先在房地产政策上出台地方性办法。
2006年1月,杭州试点“购房入户”政策,外地人通过购房有机会落户杭州。
随后两年杭州市区房价从2006年6616元/平方米,飙涨至2007年的9042元/平方米。
2008年9月,万科地产在杭州的打折,引发杭州部分楼盘降价。

- · 杭州免去王国平市委书记职务 黄坤明继任 | 02-06
- · 上海卖地日进2.5亿全国第一 北京、杭州... | 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