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省级官员调整:偏向西部(1)
陈勇
06:43
2010-06-09
订阅
 1  |  2 

从左至右依次为:徐守盛、张宝顺、袁纯清、张春贤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勇 6月2日,随着赵正永出任陕西省代省长,皖晋陕甘湘新六省(区)省级领导调整正式进入尾声。

在此次的六省官员调整上,中东部地区官员调任中西部地区成为一大亮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调整显示了对有西部和边远地区工作经历的官员的重视。流露出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凸显中央大力发展中西部的决心,旨在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城乡贫富的差距问题。

在此轮人事变动之后,目前地方掌门人之中共有3位“60后”: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以及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其中孙政才以46岁的年龄“领跑”。其余均为20世纪50年代出生,31位省区市党委书记平均年龄小幅下降至59.13岁,皆年富力强。

分析人士认为,18大政治布局中“50后”渐成省级高官中坚,而“60后”接上的中青年梯队布局则为中国官员人才培养及政策的连续性提供了有力保证。此外,共青团在培养高官的“摇篮”作用再次凸显。

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表示,通过此番变动,意味着今后所有的官员都要到基层去历炼。差额选择的比例要进一步扩大,地域优势也非常重要。

中西部发展的战略信号

早在今年4月份,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调任新疆赴任时,就有专家将此解读为中西部发展的战略信号。

5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并强调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建设、人才、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

与会一位官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会议很明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大对西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力度。“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毕竟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

会后,新华社发表报道称今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西部地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与此同时,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抓住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在扩大开放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中国目前的地区差距很大,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考虑如何加强对中西部的开发。他认为,如果中西部地区不能得到大规模发展,必将引发结构性社会问题,这是一个全局问题,当然再好的西部战略也需要一个妥当的人事班子来支撑。

观察家分析,从全盘人事布局上考量,除去高学历和技术背景外,官员西部历练的经历则显得尤为重要。从去年的胡春华到此次的徐守盛等均有这一背景,只有通过艰苦、复杂环境的锻炼,才能增强对国情的深入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带动地区更快的发展。

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央也十分强调提拔边远地区干部。胡锦涛、温家宝等就在边远省份长期工作过。而去年中央印发的 《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要逐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把干部交流同培养使用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引导干部向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交流。并强调,要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加大东西部干部交流的力度。制定和实施与西部大开发相配套的干部交流规划,有计划地选派西部地区的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