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越界”:民营之城的政府投资试验(1)
吴娓婷
07:43
2010-06-10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吴娓婷 近日,佛山市南海区区长区邦敏先后到广州科技城和东莞松山湖参观。有消息人士透露,区邦敏在行程中更加明确公有资产对引导产业聚集的作用,认为政府不能无为。此前,区邦敏已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政府要适度介入”,“在新产业新区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相关的事实是,南海近期有多个由公有资产注资的项目上马。那个民营经济密度高、公有资产不参与经营项目的南海,正式宣告转向。

模式

今年42岁的何达灿此前从事政府工作,如今的身份是天盈都市型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是南海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在桂城建起包括天安数码城、瀚天科技城在内的12座科技大楼。围绕这些企业,配合都市配套,初步形成集产业、居住、休闲于一体的“产业社区”。

其中,瀚天科技城整体造价3亿元。区政府与街道办按照1:1的注资比例成立天盈公司,负责瀚天物业的建设、经营和维护。

“现在政府用持有的公有资产投入到产业运营当中。”何达灿说。

这就是南海当下在发生的变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南海在公开文件中称支持“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喷涌成就其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

而日前,南海区区长区邦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环境、城市三者的关系本身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要推动它达到良性循环,政府不可能不出手。”

瀚天科技城最早由桂城街道及其下属的北约村做起来。后来街道财政紧张,恰好区政府也想在该项目做产业升级,于是两家合资组建了天盈。

据了解,天盈以向村租借土地的方式获得25年经营权。预计2012年完成投资,随后转入物业经营和维护。

公有资产管理局全资组建的南海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高科投”)是代表区政府出资的投资方。公资局副局长邓智敏在公开场合表示:“高科投公司就相当于一个孵化器,或者是风险投资的角色,推动南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科投还参与了罗村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富士通数据中心、三山科技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投资总额约5.2亿元。目前已投入超亿元资金。

何达灿表示,拥有政府注资的天盈实质上具备 “政府和公司两个身份”。天盈与客户谈生意的时候适用于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而资产还是按照公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进行监督。

公有资产注资的项目,共同的特征是规划有序、招商档次提高,显示出城市未来发展的业态。当前,瀚天科技城已发展为一个配套设施完善、产业规模初显的都市型产业园区。一期建成物业约15万平方米,吸引了76家高新技术类型的企业进驻。二期建设在进行中。

课题

同样是在桂城,千灯湖片区正在推进广东金融高新技术开发区。消息人士透露,广东金融高新区开发规格高,甚至由市领导带队谈项目,但是项目谈了很多,不见一栋物业建起来。

“有社会资本想进入开发,但是政府不敢用。搞不好就是项目上马,官员下马。”后来还是由区公资局投资3.7亿元兴建写字楼。

“珠三角一体化”、尤其是“广佛同城”的提出,南海从以前地处城市边缘变成两城融合的前沿地带,它举全区之力发展。众多政府项目上马,让怎样经营管理公有资产的问题凸显出来。

然而,新的项目要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区邦敏认为,公有资产在政府发展过程中要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帮助政府推动产业环境城市,即支持发展;另外一个是公有资产要保值增值,“我们现在投入成本,10年以后物业价值就在提升。”

传统光源制造基地罗村正在试验。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