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推进“国际化大都市”被指急功近利
张延龙
17:09
2010-06-25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延龙  古都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战略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西安开始频频推出各项举措,不少官员亦在不同场合公开表态,以“加速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对此,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说,这反映了执政者对目标艰巨性的认识不清和心态的急功近利。 

继《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战略规划》完成后,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其中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这包括: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既要诵读唐诗、宋词,也要诵读歌德、普希金。

此间西安市统计局公布的《市民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认知情况》称,调查显示,八成多市民对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有信心。而在稍早些时候,当地党报发表社论称,国际化大都市“离我们并不遥远”。

“认识的偏差带来了政府行动的偏差”,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说,“这反映了一种急功近利心态”。王圣学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及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方面研究,并多次主持城市规划的国家和陕西省重点课题。

目前西安市主城区面积400平方公里、人口450万左右,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将建成主城区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以上,“这是自1954年西安失去直辖地位后,中央政府层面头一次给予这样高的战略定位”,王圣学说。

他还表示,国际化大都市是城市标准的最高门槛,“没有统一标准,但有共识,应该是世界公认的,有自己特色的,而目前来看,西安除了历史文化,其他都相差甚远。”

对于当地人来说,西安能够获得中央政府的认可无疑是件令人愉快的事,然而,地方政府的某些举措在民间亦未得到充分的认同,在西安最大的社区类网站“荣耀西安”上,对此的讨论甚至争论数见不鲜。

相当多的网民都发帖表现出对此类消息的振奋,但亦有网民说,出这样的文件也不经脑子考虑一下,国际化都市是这样说着就能建成的吗?

对于有关900句英语和500个繁体汉字的争论,网民“流星一闪”说,政府“敲打”、规定和管制,以及不断新增或扩大政府权力干涉的领域,试图包揽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不是城市获得世人认可与尊重的正确做法。

大多数人承认,这类新闻增加了西安的曝光度和知名度,但带来的影响“有点负面。”

“不能自降标准,认识上不要闹笑话,执政者对这项目标的长期、艰巨性要有清醒认识”,王圣学说,“西安第一步要承担起大西北发展极的角色,接下来才能谈其他,但眼下西安的辐射强度还不够,辐射半径不足300公里,按照规划要求,西安要成为西北大区的中心城市,辐射半径起码要达到500公里以上,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他说,这并不是一项一二十年能完成的任务,而是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1958年的时候我还是小学生,当时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某地宣称自己提前进入共产主义。这样的共产主义宁可不要。”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