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靓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北京市日前宣布了涉及最核心城区的区划调整方案: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四个区将撤销,同时成立两个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故宫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及中南海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同时向南扩充版图,这一调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近一年来,中国国内数个城市已经陆续进行了改革调整行政区划,包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沈阳等。此外,除上述直辖市、经济特区、省会城市,部分大中城市也着手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或正酝酿调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焦洪昌指出,很多行政区划的调整都是跟经济发展关联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要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界限,必然是要引起行政区划的变
化。
“最近的调整非常大,有可能在中国形成一个趋势”,焦洪昌教授分析指出,“或将形成某种示范效应。”
北京城区“四合二” 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
对于北京市政府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国务院近日做出批复,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调整后,新东城区面积41.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6.5万人。新西城区面积50.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4.6万人。
北京市政府消息称,此次涉及北京最核心区的区划调整,有四大好处:一,有利于推进核心区南北区域均衡发展;二,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四,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对北京最大的影响是发展空间。北京四个城区发展一直不平衡,东西城发展比较快,宣武崇文发展较慢,崇文宣武有空间没有钱,而东西城是有钱但没有发展空间。”焦洪昌教授分析称,四区合并能够缓解北京发展空间不均衡的问题,使南北发展保持平衡。同时,将会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减少管理重复等问题,防止在小范围内互相争项目。
焦洪昌教授说,从行政区划合并来说,此次调整是实现“大北京战略”的一个方面,前几年北京忙于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典等,在经济发展上如果再没有大的举措战略,就可能落后于上海、天津等城市。
上海南汇并入浦东新区 新浦东“二次创业”
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面积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2万,经济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浦东新区,并不仅仅是面积、人口、生产总值上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国家战略和整体功能的显著提升。
如今,“二次创业”的浦东,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20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地区
生产总值占上海市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真正成为联系国内外经济的重要枢纽。
天津撤三区并为滨海新区 行政架构精简高效
2009年11月,天津官方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2010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机构正式揭牌。
调整后的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万,包括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和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九个功能区。城区管理机构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功能区管理机构主要行使经济发展职能。
重庆设中国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 西部大市场催生
今年6月18日,适逢重庆直辖市成立13周年,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市主城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两路寸滩内陆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两江新区将是政策最优的新区,其政策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的叠加,同时国务院明确指出,重庆两江新区政策将比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
沈阳三区合署建大浑南 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今年2月末,沈阳宣布对行政区划进行局部调整,其中最具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是:将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合署办公,形成建设大浑南的新格局。同时和平、沈河、大东、皇姑等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有了新的拓展。
区划调整后,大浑南将成为沈阳新的核心拓展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大浑南的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城市空间和功能完善拓展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区、城乡统筹首善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北京公布区划调整的第二天,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范围从原来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扩大到全市,将宝安、龙岗纳入特区范围,特区面积从327.5平方公里扩 大至1991平方公里,面积将增加5倍,这也意味着深圳进入了“大特区”的时代,特区一体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从2010年7月1日开始,101项特区法规开始在全市适用。这标志着长期以来困扰特区内外执法的“一市两法”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同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市,也将与深圳一样,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解决长期存在的“一市两法”问题。
今年6月20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海峡论坛大会上透露:“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 这意味着,厦门经济特区将从岛内130多平方公里延伸到岛内外1500多平方公里,面积增加10倍多,并实现行政区划、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三区合一”。
孙春兰表示,国务院已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同意厦门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
厦门市紧接着出台户籍新政,将从今年8月起对厦门市现有户籍政策进行调整,实行暂住人口落户厦门等一系列新政策。媒体分析称,在此背景下出台落户新政,将有利于厦门岛外吸引和引进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推动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
- 干部不减街道不动 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启动 201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