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延龙 9月6日,《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要求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据称,这将是今后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央关于促进产业转移的指导性文件。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说:“希望中央各部门能够按照中央的精神,重新梳理、修订相关政策,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行。”
针对地方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的支持力度”,并特别强调“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
然而就在不久前,7月15日,国土部发布公告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在陕西户县的扩建工程涉及地方政府违规预征土地、开发企业违法占地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令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监察机关严肃查处。
因被作为典型案例通报,此事在当地引起震动,一位当地开发区高层对本报说,“现在土地手续从严,很多项目的土地审批流程都受到搁置甚至暂停了。”
张宝通觉得这对西部地区相当不公平,“过去30年,东部优先发展的时候,土地审批一向是相当宽松的,现在轮到西部开始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了,土地又一下卡的很死”。
“像榆林这种地方,就很恼火,很头疼”,他说,“榆林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因为有石油和煤炭,当地希望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但是即使是这种沙漠用地,土地依然很难批——这种工业园区对沙漠的绿化和治理,有时候比退耕还林还明显,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为什么不能优先审批”。
他表示,希望国土资源部能够重新梳理相关政策,在土地审批上能够与中央精神一致,向西部地区倾斜。
此外,张宝通还建议,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陕西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能一味把目光盯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目前陕西已经形成了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但地方政府也应该转变观念,多承接能够大量解决就业问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列出的重点产业包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张宝通说,对于包括陕西在内的大量西部地区,仍存在民营经济不发达,以消费品为主的制造业不活跃的现象,地方政府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一味盯着、争抢各种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应该因地制宜的承接东部地区的这类民营企业落地,以满足内陆消费,切实扩大内需。
- 规划万亿级制造业基地 关天经济区突进 2010-09-07
- 西部生态大忧 2010-08-24
- 彩虹股份项目落地 地方国资“PE”化运作路径 2010-08-10
- 陕西停购公务车、停建办公场所 “节流”赈灾 2010-07-29
- 赶紧卖还是再等等?西安10张政府罚单弦外听音 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