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驱动原罪:如家“大火”之结案陈词(2)
刘伟勋 陈勇 姜雷
2011-05-07 01:37
订阅
 1  |  2 

模式隐忧 

从零起步到上市创造财富神话,如家酒店只用了4年时间。  

成立于2002年的如家一直是中国经济型酒店标杆,也被认为是资本市场改造传统产业的经典。其模式核心是定位于租赁和改造传统二三星级酒店,主打简洁而标准化的客房产品,通过直营和特许加盟快速大规模复制,实现扩张-上市-圈钱-再扩张的循环。  

如家酒店2002年6月由创办了携程旅行网的季琦、沈南鹏等人联合国企首都旅游集团投资组建。2003年,如家酒店引入IDG、新加坡梧桐创投等投资者。在资本助推下,2004年,如家酒店在8座城市开设了26家酒店。2005年,如家在22座城市共开设了68家酒店。  

2006年10月,如家酒店以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第一股的身份登陆纳斯达克,融资1.09亿美元,开盘当日即大涨6成,其曾经的PE值达186倍,高于互联网公司百度当时的PE值。与此同时,如家酒店创始人和高管的身价也迅速飙升。  

在季琦看来,如家模式受到资本追捧的主要原因是,轻资产、高投资回报率、标准化、易于复制扩张。  

如家酒店的快速成功让经济型酒店在中国风生水起,大量资本争相涌进这一行业,其中不乏以快速上市并套现退出为目的而涌入的各路资本。有数据显示,2006年经济型酒店行业增速达到140%,2007年超过190%,后来者的思路几乎与如家酒店的发家史如出一辙——先大干快上、再吸引风投,接着跑马圈地,最终上市套现。  

如家上市之后,汉庭酒店和7天酒店也成功在美国上市,但更多的中小规模经济型酒店仍徘徊在资本市场门外。企业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不计成本地“圈”物业和挖人才,让相当一部分经济型酒店的经营业绩不如预期。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如家酒店保持了快速扩张,门店数量长期位居行业首位。截至去年底,如家共有818家开业酒店,该公司2011年计划新开酒店数量在260-280家,其中包括100-110家直营酒店,160-170家特许经营酒店。这一扩张速度,将打破中国酒店业开店速度的历史记录。  

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包括如家酒店在内的各大经济型酒店近年在大举扩张的同时,还采用各种措施控制成本,力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满足资本市场对投资回报的期望。不过这些旨在提高效益的做法,可能稀释酒店的管理能力,并降低酒店在安全投入上的力度,给酒店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例如,一些经济型酒店为了降低成本,改造厂房时不加装窗户,装修时使用非阻燃材料,安全管理也不够到位。尤其是一些加盟商,为了及早收回成本,往往在还未获得各种证照的时候就提前营业。  

北京市消防局人士称,酒店消防安全,首要是要在建立或改造的初期,就在设计上将一些安全隐患排除,比如管道布线,防火材料使用等等。  

锦江之星首席运营官俞萌表示,有些经济型酒店从签下物业到开业只花了三个月时间,而在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内不可能办完所有审批手续。  

在俞萌看来,一些经济型酒店在建筑上没有使用对消费者安全健康有利的产品,而是一味地为了迎合投资者,总是希望投入少一点。  

火灾已经使得高速扩张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显现。这对管理能力是一大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将来可能会出现多米诺骨牌似的悲剧。  

最近几年,如家酒店也在加大特许经营和三四线城市开店的力度,这些措施的核心都是低成本扩张。在其规划中,新开酒店中60%都是加盟店,未来5-8年完成3000家酒店的布局。  

如家酒店CEO孙坚并不认为通化事故与如家模式中的高速扩张和利益诉求有直接关联。他对本报表示,作为企业,如家酒店没必要辩解,而是应该去反省,更多地关注未来自己的改善。  

不过,这可能不是一个局部的修复。首都闹市中如家酒店的查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如家问题的严重程度。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