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麦文本”弱化发达国家义务 发展中国家首现分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斌 哥本哈根会议已经召开了数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然在最基本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焦点就是“是否坚持双轨制来谈判”。
此前,发展中国家认为在减排义务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当遵循《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但美欧等发达国家则试图取消《京都议定书》,建立一个捆绑的协议,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实行单轨制。
而这场争执的导火索源于发达国家抛出的“丹麦文本”,这份文本被发展中国家认为是发达国家在模糊自己在减排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上的两项义务。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前,东道主丹麦牵头,与一些发达国家商谈后抛出一个“丹麦文本”。“丹麦文本”为一些发展中国家设置了减排义务,并且模糊了发达国家提供资金的义务,唯一的亮点就是发达国家可能会尽快拿出钱来,但是数目相当有限。
这份文本证实了之前发改委气候变化司李高处长所说的,发达国家目前正试图将《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空壳化,因为双轨制下只要求发达国家作出减排承诺。
哥本哈根时间12月9日下午2:30-3:00,美国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的气候变化特约代表说:“中国做出的减排承诺应该被纳入到国际协议和国际公约中去,美国支持这样的一种做法,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实施减排承诺的透明度。”
这一要求违背了“巴厘路线图”的规定,根据规定,发展中国家在得到资金与技术支持情况下采取的减排行动要接受MRV(即碳排放量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证),但发展中国家自愿采取的减排行动可以不接受MRV。
8日这一文本一经公开,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9日下午5时,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在媒体吹风会上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他说:“现在发达国家提出这个要求是在取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这是违背《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坚决不被接受。”
就在这一相峙不下的过程中,小岛国集团的一些动作使得发展中国家内部阵营产生了分歧。
9日早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小岛国集团也提出了修改《京都议定书》。这一提议可能使代表发展中国家声音的中国颇为尴尬。
于庆泰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内部对如何促进目前这一局面的转变的想法可能不太一致,有的国家认为通过新的法律文件就可以实现转变,但是中国及另外一些国家的看法是,“目前,我们少的不是文件,是诚意。不去兑现承诺的文件有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
第一天开幕式之后的会议上,墨西哥集团曾表示:“在12月11日之前应该结束对双轨制的争论。”
“这个问题拖得越久,就意味着大部分国家在这次谈判中会被边缘化,在接下来的关键问题上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国际乐施会的政策倡议经理Stanley这样对记者说。

- · 下一站:墨西哥城――那些哥本哈根教会我们的 | 2010-02-23
- · 谁签订?谁放弃?新争吵即将开始 | 2010-02-03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 | 2010-02-01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 | 2010-01-29
-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见闻(1) | 201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