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转折 通胀仍远?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孙健芳 物价在人们担忧中攀升,表现在月度统计指数就是消费者物价同比增幅(CPI)开始转正。
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上涨0.6%,此数据在10月还是-0.5%;11月份CPI月环比涨幅0.3%,此数在上个月为-0.1%。
“对此大家都有预期,但当这一天来临时仍旧带来了冲击。”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食品价格上涨是价格转正的主要原因。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之前,商务部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已经连续几周上涨。对此消费者感觉更为明显,在一些大型超市,一些消费者一次就购买多桶食用油,原因是超市将会上调食用油的价格。
这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再次证明了食品价格对CPI转正的贡献度。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3.2%,环比涨幅为0.5%。
“原因其实很简单,10月份是瓜果飘香的季节,而11月份北京和南方一些地方提前下雪,导致蔬菜和粮食的供应量出现部分短缺。”盛来运说。
除了食品类价格上涨,居住类价格也在上调。
“由于水电气价格的主动上调,导致居住类价格小幅上涨0.8%,” 盛来运继续说,统计局计算食品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对CPI贡献了0.3个百分点。
价格已经转正,通胀是否提前来临?统计局与各大部委的说法一致。
“明年不会出现明显通胀,” 盛来运说,首先,虽然物价指数转正,但1-11月CPI仍旧下降0.9%。其次,最新公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仍旧下降2.1%,前11个月PPI同比下降-6%;之前一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还表示,中国多数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最后,11月份原材料和动力的价格同比降幅为5.6%,前11个月同比降幅为8.9%。
“这三个指数虽然从低位回升,但都是缓慢上行,不存在通胀压力。”盛来运说。
而在这之前,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递出明年“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的信息,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我国粮食连续六年增收,库存充裕,粮食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另外,从09年5月份国家采取收储措施以后,生猪价格已逐渐恢复正常,未来中国也不会突然出现“一头飞起来的猪”。
对于社会关注的水、电等资源能源价格改革以及景区门票价格调整是否会提升人们生活成本问题,发改委的回答是,这些价格和费用调整受政府控制的。政府会注意把握价格调整的节奏和力度。
如果上述因素都已确定,未来引发物价上涨的不确定因素只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和信贷扩张引发的流动性过剩。
高盛报告指出明年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上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也认为,今年四季度以后全球大宗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逐渐走高,这会对中国明年的物价形成产品影响。
11日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948亿元,截至11月底新增信贷达到9.2万亿,之前一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旧强调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这个政策,不少经济学家担心这种信贷投放会迟滞半年影响到物价。
但投资银行对此并不担心,高盛高华的经济学家已经观察到中国政府在“温柔”的收紧信贷政策,表现为货币和信贷的环比增长显著放缓。即使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旧在强调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高盛认为“会议定下的基调不一定与实际政策立场完全一致,而且如果未来经济形势发生意外变化,那么会议定下的基调也不会制约未来一年的实际决策过程。”
综合上述因素,明年上半年物价涨幅将会是政府控制下最合适涨幅——即国家信息中心预测的2.5%的CPI上涨幅度,“价格温和上升,对经济增长有利”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
- · 户口的价格 | 2010-02-22
- · 2010年资产配置的三个大概率事件 | 2010-02-22
- · 李赫逊: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大趋势 | 2010-02-12
- · China's CPI Up 1.5% in January | 2010-02-11
- · 1月CPI略低于市场预期 年中或现加息时点 | 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