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莞到苏州——外贸转型笔记之三:谁在退?谁在进?
张斌
14:23
2010-06-24
订阅

经济观察网 张斌/文   6月23日  东莞  晴

东莞走掉的工人没有回来,死掉的几十万家工厂也没卷土重来。

王伟(化名)是个异类。

他帮几个国际知名的品牌做代工,包括服装和皮包,工厂本来在云南,去年在东莞新设了厂房。

“朋友都说我疯了。”王伟跟我描述着自己决定设厂房时的情形,“其实我这边厂房并不大,可以容纳500人,现在有300人左右。我也不准备在扩大规模。”

现在的订单情况这么好,为什么不再扩大,我问?

“扩大也不是在东莞。”王伟说,“我只是想把东莞的这家工厂作为一个窗口,接单、小规模的生产,大部分的订单还是会拿到云南的工厂生产。”

本在这里的工厂则在向内地转移。

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是最主要的原因。

王伟给我指他的邻居“新兴发”,他说:“这家工厂是服装加工的龙头,去年这里有1万个工人,现在还没我多,不到300人。”

新一代的农民工不一样了,他们不愿意跑这么远来挣这个钱,而原来老一代的工人也有很多返回家乡生了小孩,不愿意出来了。

“工厂现在是追着工人跑,到内地去,工资也低很多。新老工人都好招些。”他说。

而且大一些的企业,前些年挣到钱的人也不愿意再做这个低薪行业,就像前面提到的新兴发用地从银行贷出钱,做地产去了。

王伟毫不避讳的说自己再从这个行业赚些钱,也向资本市场转了,自己现在同时在做的信贷公司生意就很不错。

“如果有机会,大家都想跳出来。”他说。

所以,经济在回暖,大多数人却没有回来。

东莞越来越像一个前方办事处,类似若干年前的香港。

走在大街上,王伟告诉我现在这里消失了一批小餐馆、电话亭和小食品店,清静了不少。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