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太平洋预测:09年进出口将缩减2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韦承武 实习生 张传民 太平洋证券研究院2月26日发布预测,由于西方经济体步入衰退,未来短期内出口将继续下降;但国内大规模投资计划逐步发挥作用,这将有利于进口逐步企稳。该机构预测,进出口贸易总额将在上半年探出底部,随后趋于回升,全年进出口规模将大幅缩减20%。
该机构做出上述预测的理由主要基于两点:一、外部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及生产成本上升,将使出口继续下降;二、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国内产能过剩及国内投资不会使需求在短期内大幅逆转,将使进口在近期逐步企稳但难以回升。
出口将继续下降
西方主要经济体全部步入衰退,新兴国家需求也在下降,导致外部需求不足。
中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去年四季度起经济开始负增长:美国GDP同比增长-0.2%,欧元区增长-1.2%;新兴国家中俄罗斯2008年GDP增长5.6%,创五年来最低。经济疲弱将直接带动需求的持续下滑,在中国的五大贸易伙伴中,一月份对欧盟出口下降17.4%,对美国出口下降9.8%,对日本出口下降9.0%,对东盟出口下降了21.9%,对香港出口下降了35.4%。随着西方主要经济体步入衰退,新兴国家的需求下滑,中国的出口减速未来还将加快。
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遇阻。金融危机席卷各国之际,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尤以美国为甚。2009年1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经济刺激计划时的附加条款规定,部分救援资金只能“购买美国货”,此条款将对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造成较大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一定程度地削弱我国出口。
用工成本上升和人民币累积升值对出口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新劳动法的出台毋庸置疑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出口企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企业用工成本因此增加了30%-40%。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17.4%,从而加重了出口企业的换汇风险,削弱了企业利润。利润的缩减导致大量出口企业破产,成为我国出口下降的原因之一。
进口短期难以回升
进口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进口下降。
1月我国进口的铁矿砂价格下降37%,原油价格下降53.3%,成品油价格下降50.8%;1月我国进口初级产品总值大幅下降50.3%,占进口总额的26.97%,以50%的初级产品价格下降幅度推算,价格因素造成进口增速下降13.5%。
主要行业的产能过剩间接导致进口下降。以钢铁、汽车为例,钢铁产业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可是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过剩的产能加剧了相关产品的价格下滑,使得企业收入和利润下降,紧缩了国内的消费能力,内需不振直接导致进口下降。
扩大投资政策可在未来两年刺激进口回升,但近期作用不明显。新增投资中流向基建、原材料、高新设备和技术的资金将增大对进口的需求。另外,政府鼓励用外汇购买设备技术也将提升我国的进口贸易,并且随着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企稳,进口继续大幅下滑不可持续,但短期回升困难。

- · 进出口贸易额持续下滑 扩大外需压力大 | 2009-08-12
- · 天津港运缓慢复苏 | 2009-08-12
- · 董先安:进出口降幅收窄趋势不变 | 2009-08-12
- · 机构预测进出口环比现回升趋势 | 2009-08-05
- · 太平洋资产“债权投资计划”受捧 | 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