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终于有人来谈些正经事
讴歌
2010-10-14 08:25
订阅

是读了纳博科夫的那本《文学讲稿》才知道,作为读者,还可以心怀某一种更高的追求——做一个“优秀读者”。 

在此之前,从仿佛生理本能、自觉自愿地拿起第一本书(拜托,不是课本)起,从读时开始有了一些不可言说的微妙感觉起,我们便开始了“阅读”这件事。它是爱好,多半是业余爱好。它是一种随着年龄、年代会变化的动作,如今竟可以不经意地拿起或放下,也许就是因为年事渐高,心态已老,读不动了。它事关书籍类别、题材、每个人的理解力,每颗心脏强劲与否从而可以设置、推及的边界。 

但我们眼见身边越来越多的阅读,是这么一种:为了获得某种事先设定的目标知识,为了增加在商业社会中生存的竞争力,为更好的稻粱谋,为更聪明或更圆滑不遭刮伤地生存——如同唐诺在《阅读的故事》一书中提及的,“单线的专业学习,可视为朝九晚五的延伸或加班,或至少为扮演某种有用的人作积极准备”。 

不是吗?有什么样的书,就对应着什么样的阅读。生在一个大部分书籍只能称为“产品”的年代,阅读也有一部分对应地,演化成为如下两大类:一是快速汲取某些被定义的“有用”知识,二是消费某种娱乐“产品”。这演化,只能客观地说,是演化,并非进化。它们的比例渐趋高昂,说是十有八九,已不为过。 

那么,剩下的,那种阅读呢?如今,“终于有人来与我谈这些正经事”,如同沈从文在自传中说的这句。 

唐诺,一位多年持续阅读的专业读者,并揣度自己“至少还有二十年”的未来阅读时间,看重优秀“专业读者”远胜于另一“作家” 身份的他,在《阅读的故事》一书中和我们讨论的,更多的是一种自古至今的踮脚瞻望的心灵动作——真正的阅读。 

只是,基于他足够的理性和客观,对消遣式的阅读,唐诺也够宽容,“阅读当然可以是消遣,也的确始终有着消遣的功能,然而,只用消遣去理解它,阅读首先就丧失了它的独特性,丧失了它真正的位置,它于是被拉下来和一堆不必当真的纯消遣混一起,变成可替代了,这让阅读处在一个不恰当而且极其不利的竞争环境之中。” 

翻到《阅读的故事》目录,所列的问题,简直就是我们常挂于嘴边或萦绕脑际的一个个阅读的问题和不阅读的借口:好书是不是愈来愈少了?书读不懂怎么办?第一本书在哪里?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要不要背诵?怎么阅读?……单看雄辩的唐诺如何回答。而看到这样的问题,让人惊艳,仿佛一份智力的额外奖励:为什么也要读二流的书?文中回答很美妙。 

诸多问题之后,分别讨论了几种特定角度的阅读:关于童年的阅读,四十岁以后的阅读,阅读的限制及其梦境,小说的阅读,一个读者与书之间的关系:友谊胜过恋爱。 

异于常见的外国阅读文论,也不是大陆可以想见的刻板表达,扑面而来一股浓烈的劝君读书的苦口婆心,唐诺在《阅读的故事》中,展现了另一种别致、大气的写作形式,另一种混合了思辨和诗意的娓娓行文风格。这是翻开这本书后,吸引人的第一点。 

他并不急于回答一个个具体问题,先用一整篇文字来展现阅读的总体图像:一个意义之海,一个可能性的世界。在每一章话题开始前,先用加西亚?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中的一段别致文字引导,先铺垫出一个迷人异乡小世界。每一个话题之下的每一节,则穿插着更丰饶的名作家名篇的精悍之语,仅此一举便足见作者既往数年的阅读功力。就连每小节的题目,都别具启发性的诗意,看这些:书籍的基因之海,放入括弧内的困惑,在不满和绝望之间阅读,陌生?困惑的童年样貌…… 

回答一个再俗不过的问题:太忙了没空读书怎么办?唐诺竟是从对时间的从容谈起。“不真的是时间的绝对值匮乏,而是我们一己的价值排列和选择问题。”然后听这段,梭罗与一位虔诚相信“人有不可或缺必需品”的农夫的谈话。接着,唐诺轻轻用“热力学第二法则”中能量不可逆转的发散本质,击破一种充满赶工式的急吼吼时间计算方法——算人一辈子用在等待上的时间浪费了多少时间:等人,等下班,等电梯……再换个角度:与其做时间的守财奴,不如转眼看“节庆时间”这个概念,“让阅读独立于斤斤计较的日常行为选择之外而繁华,豁免于其他直接目的的行为竞争而从容”。 

在不寻常的写作形式之后,有更广阔的诚意和视野。《阅读的故事》不是简单的Q&A,不是教导式的带着强大教育企图的单一答案和强制答案。唐诺自己说,“诚实地去正视,去描述,并无可奈何地把自己有限的思考、有限的因应解决之道给提供出来”。如前言中写:“原本,不仅试着要劝诱人阅读,还想一个一个极实际地帮人解决阅读途中可能遭遇的常见难题,想得很美“。真写下去,作者骇然发现,这些阅读的寻常难题,尽管本身只是个不难去除的迷思,却无可回避的总连通着阅读巨大的、本质性的困境。 

谈及真正的阅读,就会涉及真相。因为阅读这种特殊的一个人面对书进入的精神活动,事关心灵和思维。又因为,唐诺在写作《阅读的故事》时,常发挥他那独具特色的思辩和旁征博引。使得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常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岂止是一本阅读的故事,简直是由阅读出发,谈论其映照之下的一整幅生活全景。一本哲思之书。你已不仅是在读一本阅读的故事,好像也在读生命的故事。有一位如唐诺这样的好友,如今“终于来与你谈这些正经事”。这是《阅读的故事》吸引人的第二点,也是最迷人的地方。 

编号为0的“书与册——一间本雅明的、不整理的房间”,是第一章。关于书房的整理不整理,有序还是无序。由这样的问题,唐诺引发至:本雅明那些宛如野放牛羊的书,保卫一间抵抗分类的书房,选择一条如树枝状的阅读路径。生活中的秩序大神,无处不在,“我们每天得打交道的大世界,是个以分类分工有效组织起来的社会,基本上它是目的性的,甚或功利性的,而如树枝状的阅读路径是人躲开外面那个无个性、让所有人趋于一致的无趣世界的有效自救之道。” 

再看唐诺如何回答“书读不懂怎么办?”。除了探讨人的本性,书籍的本质,那简直就是一篇关于思维、困惑和理解的哲理长文。 

陌生感,是“书读不懂”的第一阶段样貌。推及更远,岂止阅读,我们每进入一个新世界新领域,首先袭来的,便是这种陌生感。“也请记得,每一次陌生,不都代表你人生的一次扩展吗?”但唐诺又问,为什么进入阅读领域的陌生感会不易克服? 

一是书籍的本质,一本书是一个不同的异质世界,从时空、语言、视角、思考方式到事物细节,书籍构成了一个太密集又太辽阔的陌生世界群。二是我们自己能跑就跑的闪躲本能,合上一本书的动作太容易了。而书籍是思维的产物,飞蛾扑火般生来就是要问问题的,“问那些最深邃的、最遥远的、最隐秘的、最不现实的以及最尖锐难受的问题”,人们现实生活的主体则是行动,不是思维。书籍是在问问题,但有问题是否就有答案?唐诺认同:我们认识世界,由困惑开始,但并非靠答案完成,更非按一问一答的机械方式。 

这一句真是再妙不过了,“认识是一趟不断修改的曲折路径,在理解和困惑的夹缝中蹒跚而行。”但理解,除了习惯性的迟到,它还会爽约不来。这关于理解的隐喻,是从布洛克和格林的两本小说谈起的。如此要命的理解本质,挑战着人性倾向:付出总期待汇报。那接下来怎么办?既然无法操控理解,所能调整的是我们自己,调整的极致就是干脆抛开这些计较,让阅读单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不去掂量收获,不去计较损益平衡——“把困惑放入括弧之内”。 

简直是诸多智慧凝集而成的一种更从容、沉静的生活方式呀,与五浊恶世背向而行。哪里仅仅是《阅读的故事》,简直可以把“阅读”二字,泛化为生活中很多其他的正经事,而这些正经事,已被眼前这年代的单重标准一一定义为“无用”。从阅读这一斑,惊窥生活的全豹。 

一本哲思之书,雄辩不在于制胜,不在于说服,是自己问自己很多问题,简直想穷尽问题,进而得出尽可能诚实的答案,在有些问题面前,简直就说认输。这背后需要智慧、真诚、坦荡做支撑,去探寻那可能性,说出最诚实的话、可以认输的话、接近真相但未必有答案的话。这种带给现世阅读者的“认识的激情”、智力享受,是《阅读的故事》吸引人的第三点。 

“让阅读成为习惯,我们不过是要找出一个安顿得了困惑,让我们可以和困惑长期相处的明智办法……我们不时时直接瞪视它,但并不是丢开它,”我们仍把困惑携带在身上,作为自己独特的负担。 

阅读能带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是可能性,而非答案。比起“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听唐诺说这些,要真诚、清明得多。 

阅读者最终会走到哪里呢?“对不起,我个人实在不知道,我个人只知道在这道书籍铺成的永恒困惑之路上,你虽一人踽踽独行,但前方极目之处永远看得到远远走在你前方的坚定人影”。借用布鲁斯?贾温的话,唐诺说:那是做同一种梦的人。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