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高洁
高洁
2010-09-08 10:12
订阅

某国企职员

自从六年前我的工作与大学专业完全脱节之后,与我生活相伴的大抵都是些工具书。从《秘书实务手册》到《新会计准则解读》再到《电力工程综合技术经济丛书》。当工作蛮不讲理地要求我要通晓行政、财务、电力项目开发、技术经济等一系列技能时,我余下的读书时间则更明显倾向于那些便于消化的读本。我不止一次安慰自己,还是待时间充裕时再啃那些引人深思的书籍吧。

非要做个比较的话,我书单上的书大体基调定位于轻松、愉快。始终清晰地记得我很喜欢的王小波在《红拂夜奔》开篇说,“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深以为然。当下紧张繁忙的生活里,享受阅读的乐趣是像我这样奔波在工作旅途中大多数人的追求吧。

所以,看到《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最后一页赫然一行英文:“YOU ARE WHAT YOU READ”,我一下释然,做一个轻松愉快的人,不正是我追求的终极目标么!

1《随园食单》图文版

(清)袁枚著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凤凰出版社 2006年6月第一版

打小看历史上人物简介时,我特别爱看人家的生卒年月,然后做个减法算出这位仁兄的寿命。当我算出《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竟然在大清朝享有了83岁的高寿时,我又一次沾沾自喜地觉得这印证了我那个很自我的看法:“会吃的人大多长寿啊!”

我想能够享受美食的人,必然是对生活质量有要求之人。《随园食单》成书于清代鼎盛时期的乾隆年间,此时物阜民丰,作者身处江浙一带,故食单中带有了典型的江南特色,是作者几十年间美食实践的产物,对现代人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同时可以提升饮食品味不是一星半点。虽然我想他的食单上的菜品必然不是出自于他手,可作为现代人来讲,能吃会做才是好同志啊!

书中开篇没有罗列一系列的食谱,而是先做了“须知单”和“戒单”。在我看来,“须知单”和“戒单”恰是此书中最能反映作者思想火花之处,其中很多小故事的举例、比喻、讽刺,比如说到给人夹菜像强奸、某人吃燕窝等等,读来忍俊不禁,带给人很多饮食外的启示。

具体食谱中,作者根据食材的分类进行了描述,“杂素菜单”中仅豆腐的做法就罗列九种,足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已融入作者生活。语言通俗流畅、简明易懂,很多做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意义,我按其简单的菜谱即发挥过数次,同时进行了自己的改造,也有锻炼创造力的意义,做出的菜大抵新鲜清淡,也很符合当今饮食养生的概念。

这本书给那些以孔夫子“君子远庖厨”一说而拒绝进厨房的男同志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而秉承“不想做好厨子的媳妇不是好媳妇”一说的女同学们大可将其作为“好煮妇”的入门级读物。

2《蔡澜常去食肆160间》

蔡澜著 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 2009年4月第一版

汗……又一本关于饮食的书出现在我最近的书架上。

此版是香港皇冠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图文本,质量很好,很沉,列举了著名食评家蔡澜先生推荐的香港160家餐馆极其招牌菜式。之所以提到这本书,是因为它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指南和工具书。自从香港开通自由行之来,赴港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饮食也成为游人除购物之外最为关注的重头戏。那么,对于追求美食的游客来讲,有一个似老邻居一般的大叔向你熟门熟路的推荐好馆子、好菜式,我想没人能拒绝这一番好意吧。

之所以说它是工具书,则是出于我的个人原因。每年我会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客户去香港,作为相当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吃”,往往也是最难办的环节。有了蔡大爷的这本手册,真可谓一本在手吃遍香港,不是本地人的我也可以便捷的、貌似轻车熟路的找到各式风格的馆子、点上数个招牌菜,还能边吃边介绍菜的做法、趣闻。比如镛记的金镶豆腐,外面焦里面软,问怎么做的,“将豆腐浸在极咸的盐水之中,浸个两小时,再拿出来吸干水,在大油锅中猛火一炸即取出来”;再比如港岛香格里拉夏宫里的脆皮凤翼,里面填的料是鱼翅和蟹肉,不说出来还真就忽略了。虽然众口难调,大家对食物的接受能力和程度不尽相同,但面对即使是最挑剔的客户,你也完全有理由有90%以上的信心能让他满意。

一个被公认为路痴+无味蕾的同事带一重要客户去吃牛腩,竟然从公司东拐西拐的一次成功找到!被客户赞赏认路能力和对美食把握能力的她大松一口气说,是我们公司那个好吃(指我)的吃货带我去的啊!(汗……)好吧,我承认,我又饿了。

3《中药方剂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我有个研究说明书的习惯,比如吃药我都会将药品说明书仔细从头看到尾,去中药铺抓药的时候总是按照药方认识每种药材的长相,了解,吃到自己肚里的东西,还是要弄个所以然吧。我家小表妹是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她的教材——《中医方剂学》是我很爱的一本书,如果不是因为它是A4的大开本,我想它肯定是我包包里最常出现的一本读物。

作为一本教材来讲,它的严谨性无需置疑,并且通俗易懂简明实用。其中用药的“君臣使佐”,药性的“升降浮沉”跟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体会之后感觉妙不可言。但是要非说它有什么具体的指导意义,我也说不上来。就算我倒背如流了它,也不可能像坐在同仁堂药店里那些长眉白须的老头儿一样给人开方抓药,顶多想到《红楼梦》里某次王夫人说到的天王养心丹,能反应出来那是个什么方子起什么作用,或是告诉我那些脾胃虚寒的北方同事,别没事老喝王老吉。

时下中医养生很是热门,这教授那专家的都忙着出书开店办讲座,叫卖声此起彼伏,怪糁得慌,如果你像我一样纯粹就是一个中医爱好者,看看这些没什么卖点的教科书倒是蛮长见识的。

4《安徒生童话精选》

(丹麦)安徒生著 叶君健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0年

叶君健老先生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是我见过的翻译的最好的版本(其次是任溶溶的)。这本书里精选了安徒生早中晚时期共31篇。我第一次看《海的女儿》时,开头的描写我现在还能背诵:“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世界真奇妙,带着诗歌的韵味,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对那个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展开了了无尽的想象。

我比较固执的相信,书店里越来越多的畅销书是因为想通过写字——这个人的本能来换银子花的居多,越读越浮躁。可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笔下那个奇妙世界,《小意达的花儿》那么温婉忧伤,《老头子说话总没有错》中的执拗让人觉得好笑却又带点温暖,《柳树下的梦》那要命的、肯定是写给成年人看的爱情……作为成年人,翻翻安徒生的童话,还可以感受到安静和文字里透出的一些孤独、哀伤,不那么矫情,也不那么浮躁,挺好的。

5《万历十五年》

(美)黄仁宇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关于这本书的热评异乎寻常的多,豆瓣书评上“拥黄派”和“反黄派”似乎总是无休止的打嘴仗。一本书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阅读者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在我看来,黄仁宇先生这本书既摆脱了教科书及史料的乏味,又结合了论文式的严谨与历史故事的可读,是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细细品读的佳作(确实,每次出差我总是不由自主拿这本书上路)。公元1587年,看似平常的一年,然而诸多影响帝国命运的大事已在这一年酝酿。在看似平常的历史事件背后总是隐藏着更多玄机。

相比较吴思的《潜规则》中说《万历十五年》很多东西都没有说透,比如支配帝国的本质规则等等,在我看来这个“透”恰恰是读书的人自己要去思考的问题。用王小波评论的话说就是“这个社会虽然表面上尊卑有序,实际上是乱糟糟的”,到底怎么个乱糟糟法,要自己去琢磨。感谢黄先生的书给我带来了思考的乐趣,并拓展了我延伸阅读。截止到现在,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历朝历代中,我认识的明朝人最多啦。

6 《艺术》

(美)亨德里克 房龙 著 北京出版社  2004年8月

我看的这一版是北京出版社的,牛皮纸封面,里面的纸是黄色的,貌似读久了对眼睛也没有太大伤害,相比较市面上横飞的房龙的各种版本,北京出版社的这一套明显的好处是翻译的还算不错。(我读过一些其他的翻译作品,那种让人读了之后舌头打结,说话秃噜,两眼泛白,头晕脑胀的阅读感觉实在糟糕)。

《艺术》这本书是一个荷兰裔的美国大胖子站在个人角度上还算客观的讲了些艺术史的事儿。涵盖了建筑、雕刻、音乐、小说、绘画等方面,在“艺术”这个大题目之下,繁杂而丰富的内容并没有显得杂乱,作者将其放在历史背景之中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告你你那些曾经在艺术史上留下过印记的人和事。书里还配有他亲笔画的钢笔画插图,你会在他的讲述中发现很多八卦趣事,读起来乐趣横生。确实,就像他自己所说,这不是一本关于艺术的教科书,而是一本有趣的普及读物。

7《天工开物 梦溪笔谈》

作为一个downtown girl来说,似乎四谷不分是常态。我就是一个这样典型的小青年,据说还有很多城里长大的孩子们分不清韭菜和麦苗的区别。因为工作关系,我时常要跑到有田间地头的地方,虽然我对农作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是我仍然对饭桌上最常见的花生、地瓜长在土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非常陌生,甚至很丢人的发出“原来这就是烟叶啊”的感叹。

所以,抱着从了解农作物开始的态度我从书店发现了这本书,我又只能很惭愧的说是个被翻译和注释的白话读本,所以随手拿起来读,也不觉得很艰涩。这本小书将《天工开物》和《梦溪笔谈》做了详细的注解,配有插图,其中囊括了古时关于种植、机械、天文、地理等各方各面,并能丛中了解到由宋至明的经济、科学、文化的状况,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古人那些事儿”

8《青铜时代》

王小波 花城出版社

有种书是不论你在何时何地翻开任何一页,都可以津津有味读下去的那种,初识王小波在高中时代,为他的故事里的各种不着调不靠谱却和谐无比的文字感到快乐,而这些年重复的阅读又还咀嚼出不同的味道,甚至润物细无声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价值观。

《青铜时代》里三个故事以唐朝为背景,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如同他笔下那今古故事的交错一样富有吸引力,有着鲜活的、跃然于纸上的灵性。虽然故事性不是那么的强,那些跟自由、庸俗、无趣、遗忘等有关的字眼也在看似絮絮叨叨的讲述里让人觉得有点模糊。我实在无法用我很是拙劣的表达来反映出它的好来,他始终在讲述荒诞又诡异的故事,穿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有趣又饱含深意、充满自由、纯粹又真实的气息。虽然这些都不足以概括,但却是我深深为它着迷的原因。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