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了,人类弱智了?
汤继强
2011-05-13 11:28
订阅

经济观察网 汤继强/文 “大历史观”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了,黄仁宇老先生对此早有精辟的表达。但是,“大产业观”目前尚没有人提出。我将把“大历史观和大产业观”这两个分析工具放在一起,来综合考量我们智能互联城市这么一种新生事物。

当然,我也有很多疑惑:人类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我们不断接受新的事物,但是我们有很多很多疑问在萦绕。比如说,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一个烽火连天的背景下,一封家书足以慰籍前方将士的心。换到今天,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一个EMAIL就OK了,是进步了。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我们的幸福感是不是在发生变化?还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年,大家知道,如果老朋友聚一次会要翻山越岭,千里万里过来,聚一次真的是很不容易啊!但是,今天有飞机,有高速铁路,也变得容易了。再有啊,过去讲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今天,相见也是容易的,分别还有当年那么难受吗?所以,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萦绕着我们。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以什么样的思考、以什么样的准备去迎接我们的智能互联城市?我们不要城市越来越智能了,而人类的智慧却在不断地衰退。智能城市是为我们服务的,还是我们要去为智能城市服务?像这样一些问题和关系,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讨。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敢为天下先,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城市。大家不妨跟着我,到成都的历史深处走一走。大家就可以想一下,今天以思科为代表的这样一些高端国际公司把智能互联城市这个试点,放在成都来做试验,它的价值和意义。大家还知道,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两千多年成都一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远在西汉的时候,中国有六座城市是重要的中心城市: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大家可能注意到,长安当时是首都,今天变成了省会城市,邯郸和洛阳今天变成了地级市,宛就是今天河南的南阳市,临淄就是今天山东的淄博市,它们都是地级市,唯有成都还是一个中心城市。到了隋唐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四大名城:有长安、扬州、成都、敦煌,大家知道长安今天变成了省会城市,成都依然是中心城市,扬州今天是地级市,敦煌除了壁画,可以拿出来称道的也很少了。大家也可以想想,无论是六家城市也好,还是四家城市也好,成都总处在中心城市这么一个地位,这是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它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包容性,同时城市的发展与这座城市本身所富有的产业基础是有关系的。那个时候成都出了很多的伟大人物,包括李白、杜甫、岑参、高适、薛涛都在这片土地生活过,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文明成果等,更早一点的还有司马相如、杨雄、王褒等,出现了这样一些文化现象、很繁荣的阶段,是什么支撑了它?是我们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一产业的技术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有都江堰,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成都平原,也就是外界广为称道的“天府之国”,我们有这样一个产业基础做背景,支撑了我们历史的辉煌。

大家也知道,在工业文明时代,在传统工业占主导的时代,成都的表达不如当年的“六家之一”,也不如“四家之一”的时候辉煌。这样一种状态,与中国在全世界经济历史发展版图上的地位是相似的。但是,现在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20年前甚至10多年以前,还有人发问,成都在哪里?曾有日本朋友问,成都是不是在沙漠上,成都是不是只盛产大熊猫?但是,当大家手里拿到Ipad的时候,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全球每五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成都造,每两台电脑的CPU就有一台是在我们成都高新区西区制造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很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往成都转移,使成都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号召力和吸引力。成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世界关注,成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成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向未来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魅力!

是什么为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动力?是产业,产业的兴衰与一个城市的兴衰是密切关联的。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衰则城市衰。这个现象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概莫如是。过去我们东北的许多老工业基地,今天不如当年辉煌了;就连我们四川的自贡市,在过去“盐铁时代”是非常有分量的,今天也不如过去了。成都这个城市,为什么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发展阶段当中,始终保持兴旺呢?是她不断地迎接创新,不断地敞开怀抱,不断去就接受新鲜的东西。包括智能互联城市,它为什么会选择成都呢?这是和这个城市的城市禀赋有巨大的关联,它既有历史的逻辑,也有现实的基础,它给未来带来了很大的发展能势。那么,大家也会注意到像伦敦、像巴黎、像东京、像纽约这样一些城市,它们过去一直很辉煌,它们今天依然有活力,就是因为它们把握住了一次又一次产业升级的机会。

一个城市、区域的兴衰和产业发展一定是紧密关联的。比如:智能互联城市到了成都,到了成都高新区,大家可以放眼望一望,我们有多么好的产业基础,我们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全球软件20强有11家在这儿落户了,服务外包20强有5家在这儿落户了,成都的世界500超过200家,高新区有世界500强和知名公司超过50家。为什么世界500强纷至沓来地选择成都,除了这里的环境好,除了这里的大熊猫很可爱,除了这里的都江堰很美丽,最重要的是,企业发展一定是跟着它的发展目标走,跟着市场走,成都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性的支撑。所以,今天当我们以理性的目光在看待智能互联城市,以开放的胸怀在包容、在拥抱智能互联城市的时候,我们的成都人都是带着一种开放的,又是谨慎的态度在面对。同时,也给我们这个计划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好的要求。我们都相信,往成都走一点儿不会错!到成都来发展一定会有美好的市场和美好的未来!

大家也可以从若干个案例中,从若干个企业的发展故事中去揣摩和体会产业和城市的关系。所以,为什么我把今天的智能互联城市的命题放在产业升级互动中,放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用大历史观和大产业观的分析工具来考量。大家知道,大历史观是综合了历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哲学家等等的智慧和分析工具以及研究方法,综合来研判这个产业与这个城市之中的互动关系。大产业观在中国的大背景下,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现代服务产业,包括以后的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等等。在世界的宏观背景下,两者进行对话,彼此作为一个对话关系,把时间、空间、硬件、软件置于其中,试图去找到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从而去推动区域的发展。

大家是不是也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成都走在中国尤其是中西部的前列,NO.1,为什么?我认为就是成都这座城市比较好地把握了产业发展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把这个城市的历史馈赠、现实的基础和世界的需要很好地融合起来了。所以,大家关注成都,也希望大家以这样的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眼光去把握它,当然我们也知道智能互联城市有一些核心的理念,比如说怎么样使发展更加科学,使管理更加高效,使社会更加和谐,使生活更加美好,我还要加一句“使老百姓更加幸福”。围绕这样一些目标,我们的科学家们大量的、大胆地用你们的智慧,用你们的科技创新、研发水平和能力,为人类不断地提供新的产品。我从来不相信人类造不出一个智能城市,我想解决的问题是使我们的人类享受智慧城市的同时,使人和城市的关系,使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变成一种真幸福,不仅是城市智慧了,也使人更加的聪明。当然,这些问题光我是解决不了的,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大家共同来跨界、来混搭地研究它,综合利用我们包括科学家的智慧,把所有的专业人士的智慧加起来,我们共同在这个平台上思考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相信,在成都能够找到这样的案例,在中国能够找到这样的空间。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或以后更长的时间,会对人类做出更多更新的贡献,但是仅仅靠中国人是不行的,要靠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智慧。成都和中国其它城市都会愿意成为这样一个试点,愿意把这样一个舞台提供给大家,把这样一个市场提供给大家,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类的生活,服务于人类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幸福,未来更美好。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