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518
媒体观点
2011-05-18 13:18
订阅

微博私奔

无论婚恋的观念和模式呈现出怎样的多元化,我们在相信爱情的同时,还要相信道德与法律。尤其应该严守法律的底线,提防公众人物随意突破。

                                                       ——《齐鲁晚报》

对于王功权的私奔,无论是为爱的名义还是炒作的私心,都存在着道德和法律的纠结。只是,由此诞生“私奔体”,其醉翁之意恐怕要比私奔事件本身更值得解读。幻想着冲出城堡和高墙,放逐爱情、追求自由,恐怕正是这场舆论喧嚣背后的现实隐喻。

                                                       ——《红网》

故宫三重门

故宫的建福宫为什么那么与众不同?难道“专享”的念头在某些中国人心里就是那么根深蒂固?封建的残余就那么阴魂不散?“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听起来还是振聋发聩。

                                                       ——《经济观察网》

现在,从故宫到天坛,从北海到颐和园,这些皇家园林内几乎处处可见“商”的影子,不知道它们经过了怎样的审批流程,其使用的文物建筑保护如何?

                                                       ——《新京报》

如果没有这样的重重防范措施,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管理者把原本该公有的东西变成管理者所有,直接拿回家者有之,利用其生财者有之,还有的人干脆兼而有之。您能想像,一个文化机构居然嘴硬到连个错别字都不愿承认么?因为他们知道不承认也没什么,汝等百姓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东方早报》

文化单位没文化,这是故宫最大的悲哀。又岂止是故宫的最大悲哀呢?……以文明保障文化,把文化还给文化,惟其如此,文化才能自由生长和自然生长。也只有自由和自然生长才符合文化的规律,一个国家才可能真正有文化的绿野。

                                                       ——《凤凰网》

“醉驾入刑”争议

醉驾行为如果没有发生实际损害后果,本身就是一个“情节显著轻微”的违法行为,如果以“情节显著轻微”作为不追究这类行为刑事责任的依据,那就会使刑法修正案(八)新设立的危险驾驶罪归于无形。

                                                       ——《经济观察网》

表面看来,本轮争论围绕最高院是否具有“醉驾入刑”解释权展开,但在本质上,公众的围观与学者的研讨,所纠结的其实依旧是“醉驾该不该入刑”以及“入刑”之后如何在个案中实现司法正义这两个问题。

                                                       ——《南方都市报》

当前对“醉驾入刑”法律的担忧,不是来自于它加诸责任人之上的刑责之重,也不是因醉驾罪而获刑人数量之多寡,反而是在一个法律所共同具有的“能不能一体适用、不论贵贱、不论阶层”的担忧。

                                                       ——《广州日报》

无论司法实践中对于醉驾的严厉惩治,还是解释文本上寻求宽严相济的出路,司法机关本身的努力很难在民意与司法理性之间作出妥当的均衡。这样的司法之忧谁来化解?可能最终还得回到立法的轨道上。

                                                       ——《京华时报》

立法博弈的结果选择了“醉驾一律入刑”,有不同异议者固然仍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不能抗拒法律的实施。尤其是对于法官而言,守护法律是其职责和使命。以护法者身份行造法之事,实为僭越。

                                                       ——《南方都市报》

生母溺杀脑瘫亲儿

在韩群凤的人伦悲剧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生母杀子的道德滑坡,而是社会包括法律、政府、社区、慈善等各个部分对公民责任的制度性支持的缺失,底线失守之下,个人如何尽得了人伦责任?

                                                       ——《东方早报》

伦理,无法独立于制度之外,制度缺位乃至付之阙如,会加剧伦理的沦丧;而制度的完善,则会彰显人伦温情。避免母亲溺死脑瘫双儿这样的悲剧,还需要从完善社会救济之类的制度环节做起。

                                                       ——《央视网》

“整死交警”

当傲慢的官员遇到守职的执法人员,总会碰出火花,这是权力之间的碰撞,只不过前者是公权私用,后者是捍卫公权,孰胜孰败很重要,因为这牵扯权力为谁所用的问题。所以,宝丰官员声称要“整死交警”,才会成为新闻。

                                                       ——《新京报》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