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媒体观点0525
媒体观点
2011-05-25 15:17
订阅

清华“真维斯楼”

公众对有党校之称的清华大学,似乎已经不再会奢望那儿还有“真理”存在了。仔细想来,被真维斯裹紧的象牙塔,才和高墙外风骚的街景相匹配。

                                                   ——《经济观察网》

现在广告本来就已经无所不入,大学虽然不能免俗,但是,主体性也不能轻易沦丧,还是应该有一些人文精神和自省能力的。因此,大学在教学楼和院系的冠名问题上,理应有一些相对明确的价值标准和程序,不能只看捐款数额的多少。

                                                   ——《新京报》

像清华这样的百年名校,在校园内做商业化命名时,自当慎重其事,应该认真研究自身文化与商业品牌形象的契合度,建立学校接受捐赠的法度标准,而不是“有奶便是娘”。

                                                   ——《京华时报》

如果大学日益公司化,日益在商业大潮中陷入迷失,那么它还能有风骨吗,还能有精神气质吗?还能承担人们的信赖、引领时代风气吗?

                                                   ——《珠江晚报》

大楼是否冠名和冠什么名,代表学校的行事风格与思维逻辑,显示其对办学理念和学校传统的理解。清华挂牌真维斯,自然是有考虑的。或者,这就是配得上我们这个时代的“厚德载物”。

                                                   ——《齐鲁晚报》

对于我国大学来说,个人或企业以捐赠的方式冠名学院和楼宇,到底“扯”还是“不扯”,要害不在于捐赠和冠名行为本身,而在于大学有无符合现代大学特征的基本管理制度。没有这一制度,大学的很多事情都“扯”不清。

                                                   ——《东方早报》

过于投身流行、被其所裹挟,大学的价值比脱离社会更为可怕,完全是一种堕落了。人类文明之所以建立这种机构,就是为了使得有那么一批人始终在用“且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的眼睛看守着自己的底线。

                                                   ——《新闻晨报》

按照这个逻辑,窃以为清华天文台命名为“杰士邦”也是可以的———早有人批评中国高校尽给国外输送人才,按照网友们的意见,“杰士邦”不就是“杰出人士统统投奔友邦”吗?

                                                   ——《南方都市报》

食品召回

如果说食品召回是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后一道屏障,那么,针对问题企业的信息披露,则是这最后一道屏障中的关键。……只有有了清晰、透明、公平、公正的监管,才会有让老百心放心的食品。

                                                   ——《华西都市报》

被食品安全事故闹得食不甘味、对食品生产者失望的公众,更希望强化监管者责任,变被动为主动,从坐等事故上门到主动出击,多些责任担当,多些积极行动。

                                                   ——《广州日报》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将“问题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与召回食品隔离开来,由政府部门或政府督促指导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问题食品”进行处理,就能取得釜底抽薪的治本之效。

                                                   ——《南方都市报》

“臭不要脸”局长

为什么这种基本常识从来都没有普及到官员这里?这是因为公仆们是我们这些主人所不能开除的。事情就这么简单,而他们还会这么臭不要脸。

                                                   ——《经济观察网》

所谓“最牛官腔”,说到底只是语言粗鄙,道理上我真不以为有太大问题。它确实不同于“只是分工不同,都是革命工作”的套式,但那个套式本身就既不必要也不符合事实。

                                                   ——《东方早报》

这些公众看来十分荒谬的话语,却成了某些官员口中天经地义的逻辑,对大众权利觉醒视而不见,对民众诉求充耳不闻。这只能说明,某些官员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已经与大众常识形同陌路。

                                                   ——《重庆时报》

义务教育阶段特长培养

与其轰轰烈烈地去制定一套全新政策,还不如将原有比较科学的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切实落实。教育中欢迎特长,但如果真的能如通知中所说“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我想,我们的义务教育目的也就差不多达到了。

                                                   ——《东方早报》

只给学校下发学生必须掌握特长的任务和指标,但不给学校创造条件,难免在实际中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合肥晚报》

火车票实名制

关键要改变管理的思维。围绕着实名制的抱怨和担心,都是实名制管理过严造成的,这种管理,一味地强调身份证明,无证寸步难行。这与长期存在的“以证管人”,轻权利保护、重权力限制的思路一致。如此,“实名”购票可能会异化为“持证”购票。

                                                   ——《新京报》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