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汶川战疫

  
作者:张向东
发布日期:2008-05-26
张向东

洒水车

5月20日的清晨6点,汶川废墟前的帐篷里,灾民还在熟睡。很快,他们便被一股刺鼻的味道惊醒。是消毒水的味道,一辆洒水车沿着县城马路缓缓开来。预防瘟疫的工作开始了。

车从县卫生局的大院里开出,先开到县城的最北端,随即开始喷洒,然后一路向南开下去。药水是北京和上海来的专家配制的。18日,国家卫生部从北京、上海等地调派的100余名防疫专家全部抵达汶川。他们和四川省疾控中心120人组成防疫队伍一起,成为汶川灾区防疫队伍的主力。

19号夜里,省卫生厅下发紧急通知,灾区防疫被提至最高任务。秦大林告诉他的同事和手下说:“如果处理不好,我们会被就地革职,还要受到处分。”他是阿坝州副州长、州抗震指挥部的副指挥长,主要负责卫生防疫工作。地震已经过去8天,废墟中仍有大量被掩埋的尸体。

很快,一些士兵和志愿者的身影也出现了。来自铁军某团卫生队的小王背着药筒开始赶往他被分派负责的帐篷。帐篷很远,需要穿过一条河才能到达。“防疫人员严重短缺,我们是被紧急征调的。”小王戴着大大的口罩,身着严格封闭的卫生服。

小王的出现引起了帐篷里人们的注意。习桂芝抱着她8个月大的孩子惊恐地望着小王的一举一动,所有的人都探出头来瞩目观望。有人放下手中的扑克牌小声议论,“这药味儿怎么这么呛?”,“开始防瘟疫了?”这是他们这个安置点里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打消毒药,之前的几天他们只是被告知“要注意卫生,不要喝生水”。一个帐篷里,通常住户都在六人以上,汗臭的味道扑鼻而来。

习桂芝走上来问,有小孩吃的防疫药吗?小王告知她:“没有,有的话就会过来发给你们。”

安置点门口的两边成了垃圾堆。上面堆放着腐烂的菜叶、吃剩的米饭,还有破旧的袜子。一个女人站在旁边,一直在吃着饼干,她的嘴角流出长长的唾液。只要有人同她说话,她就会一直笑。帐篷里有人说:“别理她,她吓傻了。”

消毒药

总共300多名当地防疫人员被临时召集了起来,他们来自灾区的一些村镇防疫站,地震中幸免于难。

需要对这些临时征调的人员进行培训,还需要派出防疫队伍到一些受灾严重的村镇。这些工作在5月20日上午被迅速完成。200多名专业防疫人员被分成若干支医疗队,一些乡镇的卫生防疫人员也加入了其中,他们全部被分派到下面的乡镇。秦大林说,“下面是最需要防范的,县城里面还好一些,我们准备培训一些医院的人员,来做县城的防疫”。

专家们很快拿出了具体的方案。首先是消毒,然后统计出现异常症状的病人,并对他们进行转移或者监控,再之后是对水、食物、地面和空中飘扬的粉尘进行检测。已经被就地掩埋的尸体可能会被重新挖掘并进行焚烧,因为它们可能影响流经河流的水质。秦大林指示防疫人员说,必须要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人。

下午3点半,来自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45名防疫专家被分成了3个分队,分别负责一个乡。接下来分队还会被分成几个更小的分队,分别负责具体的村。武警四川总队医务处杨长琼助理说:“再加上当地的一些卫生人员,最终到村的防疫分队大概有五六个人”。杨所在部队中的一些人也加入到防疫的大军中。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吴所长带队奔赴雁门乡,他们的车上装满了简易的药筒和几箱消毒药水。伏氯净、广威消毒剂,另外的两个箱子上没有标签。这些药都是医疗队出发时带过来的,还有一些来自当地的卫生防疫站。杨长琼说:“我们来晚了,要不然我们就可以多分点药。”

吴所长说,一般的规律是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而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太大了,当地的地形和环境条件又非常复杂。这样的防疫措施,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心里实在没底。

防疫药品和消毒用品开始告急。从12日地震发生后,一直到18日下午,第一批外界的救援医疗队伍和药品才到达汶川。秦大林说:“我们只差一天,就要耗尽全部的药品。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是自救。”伤员耗尽了整个县域内几乎所有的药品和器械。15日,直升机空投的一个箱子被州卫生局副局长喻晓春捡到,他拆开一看,里面全是方便面和矿泉水。

防疫工作开始了,防疫药品在第一天就已经基本分发完毕了。18日到达的救援药品几乎全是临床用药。

当天晚上,下到村镇的防疫专家将有关疫情大致的情况汇总。负责卫生防疫的州指挥部副指挥长秦大林说,总体来看,比预想的要好,“但是消毒药品、专业器材、专业队伍、包括疫苗,所有需要的东西我们都缺。”

大约在两个小时前,州指挥部向省里发出请求紧急支援的报告。相关药品和器材会陆续送来。

防疫

一些志愿者开始到帐篷里分发白色的药丸和袋装的消毒粉。志愿者对他们进行指导:“药丸要放到做饭用的水里,还要注意卫生”。

同时发放的还有一些被印成紫色、黄色、蓝色的传单,上面写着“地震灾后环境消毒与杀虫”;“地震灾后临时住所的卫生要求”;“把好食品卫生关,谨防病从口入”。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内容。传单根本不够用,一个帐篷只发了一张。志愿者说,你们相互换着看。

县城里的人突然都戴上了口罩,有些是用毛巾或者衣物自己缝制的。卫生和医护人员那里已经没有口罩可以发放。

整个防疫工作需要从20日开始,一直到整个县城的人员基本都疏散完毕,居住人口达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并在一段时间内无疫情发生为止。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的防疫专家吴所长说,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就算不错了,但眼下灾区的余震还在发生,人员聚集仍然较多。

在城区,马路的两侧不时可以看见一个个垃圾堆,看不清的蚊虫在上面飞来飞去。不远处,是县城里临时搭建的白色帐篷,上面写着“女厕”。粪便和腐烂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吴所长说,这样都是不行的。

离这最近的一个安置点是威州民族师范学校,这是一个伤员和学生的混合安置点。在伤员帐篷和学生帐篷中间没有任何间隔。帐篷里一个中年男人的大腿伸了出来,腿上伤口的血液透过白色的纱布渗了出来。一只黑而大的苍蝇飞了过来,叮了一下他腿上的纱布,迅速被一旁看护的女孩赶跑。苍蝇盘旋了一会儿,又飞了回来。这次,它落在了中年男人额头的伤口上。

有关瘟疫的传言开始多了起来。媒体的记者也开始纷纷撤离,抗震指挥部只得再次贴出手写的布告,让人们不要轻信流言,同时开始加紧安排县城聚集人员的疏散,当地一些退休老干部已经开始在转移名单上登记。

21日,记者们被州政府指挥部安排撤离汶川。一路上有十辆中巴车随行,又有200多名外来打工者被转移。灾区瘟疫的流言在外界已经传开,当天夜里,转移的车辆行至甘孜州丹巴县时,数辆警车围上了车队。当地警察下车维持秩序,规定从汶川驶出的所有车辆上的乘客都不得在州内停留或者下车活动。

战地救护日记

接见

5月18日 什邡市红白镇 晴

今天有一个特别令人振奋的消息:胡主席亲自接见了我院浦金辉院长!

上午10时30分左右,胡主席在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一家化工厂的废墟上看望慰问正在抗震救灾的官兵。看到浦院长戴着红十字袖章,胡主席走上前与浦院长亲切握手。浦院长向胡主席郑重报告:“报告胡主席,我是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院长,带领100名医务人员在灾后第二天来到了这里。……”听完报告后,胡主席说:“谢谢你们呀!”

胡主席接着又说:“希望你们继续发扬救死扶伤的战斗精神,深入到最偏远的乡村山寨抢救更多的受伤人民群众。”

浦院长聆听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后,坚决表示:“一定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坚决完成抗震救灾的任务!”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