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卡佛的买手模式
香港连锁百货连卡佛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金融街开设的新店,将成为其重返大陆的第一站。之前,连卡佛以特许经营方式在上海、杭州、哈尔滨开设的三家店目前已经全线退出。这次重返大陆则采取直营方式。现任总裁吴宗恩称其为“战略的适当调整”。
撇开那些著名品牌不谈,连卡佛最擅长的,还是贩售潮流浪尖上的独立设计师精品,北京连卡佛将有超过一半的品牌首次出现在内地。
1850年,两位苏格兰商人——ThomasAshLane和NinianCraw-ford,在香港中环的海滨地区用竹棚搭了一个临时商店,不出一年,以两人姓氏命名的LaneCrawford&Co的商铺面积急剧扩大,成为香港的首家百货公司。
时至今日,这家香港老资格的高档百货,已转型为高级品牌专门店。上个世纪末,连卡佛也曾经历过一段艰难时期。自从船王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于2003年将连卡佛划入家族囊下,并交由女儿JenniferWoo(吴宗恩)打理之后,连卡佛势头日健。
除了充满设计感的外形,沿袭到北京的,还有连卡佛一直以来的“买手模式”。在内地开创新举的这一模式,每季由专业的买手在全球范围内搜罗最有特色的产品,不管它们是什么品牌、出自哪位设计师之手,最终会统一拿来店铺分类和归整。你可以在女装柜台发现一个MiuMiu的包,或者是一件Givenchy的衣服,但是你很难在商场中看到它们的专卖店。如果和连卡佛的那些经过特殊培训的买手聊起来,他们会兴奋地和你讲,这件衣服的款型是多么经典现代,但你可能之前对它闻所未闻。
传统的租赁经营,只需在品牌上把关;而“买手经营”的模式,则要承担风格认同的风险。这一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只要保证销售渠道通畅,就能获得高额利润,相反一旦出现销路不畅,就会导致资金周转出现缺口,使经营走入困境。所以撤线内地其他城市,也被一些人士诟病为采用这一模式所致。
香港的Joyce、Swank、I.T.,都是类似这种买手模式的百货,而英美的 HarveyNichols、Harrods、Bloom-ingdales等等,它们每家都会有自己的买手,根据自己的风格来规划产品组合。不过在内地,谈及成熟的消费心态多少有点奢侈。究竟是LV还是Prada,对那些刚刚兴起的奢侈品消费者似乎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名牌。大部分的人都还停留在品牌认同阶段,倡导风格认同,连卡佛的生意经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念。
- 特格尔药店联盟:“贴牌+联采”模式双赢 | 2008-11-14
- 青啤购烟啤39%股权“1+1”并购模式出炉 | 2008-11-14
- 卡宾 | 2008-11-14
- 英伦范儿卡宾 | 2008-11-14
- 09春夏看英伦范儿卡宾 | 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