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1-22
作者:魏黎明

“中国第一油画村”的年关

魏黎明

  在一间堆满油画半成品的创作室里,画师许东亮在给一幅 “关公征战图”上色,完成这幅画需要一个月功夫。此前,他很少有时间搞自己的创作。临摹西式油画,应酬往来订单,他忙得无法抽身。

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大芬村。这个凭油画出口名噪一时的国内唯一的油画产业基地,也像其他出口行业一样,遭遇订单下滑、出口锐减的淡季。美国房市崩溃,酒店、宾馆和家庭对油画需求大幅缩减。

“我不知道在全美酒店的房间里挂着的那些油画中,有多少是中国深圳的大芬村生产的。我不知道作为世界著名的 ‘艺术品和名画仿制品批量生产中心’的大芬村,有没有受到美国房市泡沫破裂的冲击。不过,我应该想到。”2008年年底,美国记者托马斯·L·弗里德曼参观大芬村后这样说。

油画村 “清货”

欧式建筑风格,中英文对照的招牌和店名,随处可见的油画……大芬村位于深圳龙岗区布吉镇,占地0.4平方公里,村民300多,而外来人口达到1.6万。

大芬村是世界三大油画出口基地之一。如今有849家企业进驻。据统计,大芬村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油画达到100多万张,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大芬村里的油画,小的一幅只卖十几元钱,大的绘制精美的一幅从数百元到数千元、数万元不等。无论是梵高的 《向日葵》、还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这里很容易买到。

改革开放前,大芬村村民依靠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村,租用民房进行油画的收集和转销,同时招募学生帮助他完成与外商签订的订单,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特殊的油画产业,使这个本来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名噪一时。越来越多的画师或画工在大芬村安营扎寨,形成了今天的“大芬油画村”。

在大芬村的出口市场中,欧美一直占据主流。但美国去年爆发次贷危机,房市崩溃,大芬村油画出口减少。

“清货”、 “结业”、 “转让”,刺目的标示在大芬村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画家王晓新的 “昱腾画业”,清货已接近尾声, “生意很差,能卖就卖,就算亏本也比卖不出去好。”他说。

“今年各油画公司 ‘清货’的特别多,价格非常低。” “后现画廊”油画公司老板黄振义说, “往年这个时候,元旦刚过,春节将至,正是生意最好的时候。现在连续多天没有一笔生意。”他摆弄着电脑,随机播放着一首流行歌曲,有点打不起精神。

征兆去年一开年就已经出现。2008年春节后, “后现画廊”曾半个月没有一笔交易。黄振义说,3月份,大芬村由于地势偏低,水淹了一次,接下来,6、7月是传统淡季,8月奥运后开始准备好好干,却遇上了金融危机。

2008年1月至10月,黄振义没有接到一笔 “外单” (国外订单)。这让他焦虑,只能靠零售维持日常开销,有几个月还亏本。这是2006年开店以来不曾遇到过的。

许东亮所在的油画企业——深圳集艺源公司国外订单一度占总量的八成。如今,这部分占比不到四成,总业务量也下滑了近四成。

“出口”转 “内销”

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长吴瑞球坐不住了。他开始为大芬村849家企业谋划内销门路。

吴瑞球说: “现在靠外单已经不现实了,必须开拓新市场,国内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吴瑞球将目光投向了国内。

一月初,深圳龙岗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专门来到大芬村研究企业转型脱困的对策。在政府的组织下,大芬村月初在深圳举行了一场 “展销会”。地点选在深圳市人流最集中的购物公园、地铁、大剧院等地。三天成交30万元。

“以前外单和内销是8比2,现在倒过来了,2比8!”黄振义说,大多数画廊和企业都是这个情况。现实逼迫他们做出改变。

最初,临摹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梵高的 《向日葵》等西方名画是大芬村的从业主流。外国人需求也大,有时一次能要几百件。现在,这个市场基本饱和了,这样的画大多零零散散要几件而已。

吴瑞球认为,不能再走单纯临摹西画的路子,必须重视原创,以此吸引国内消费者。

作为 “集艺源”的资深画师,许东亮正在创作的 “关公征战图”就是在这个思路下诞生的。这张还未完成的画有意迎合国人心理,关公长着《赤壁》里 “关二哥”的一张脸,描绘细致的盔甲能看清楚每一个 “鳞片”,大块堆砌的红色和绿色,绘画技法也采取 “薄油”,以区别于色块堆积的西方 “厚油”画法。

王晓新也打算将店里存货全部清掉,店面重新装修,转做国画,做对国画情有独钟的先富阶层的生意。“这样,市场比较小众化,价格要贵一些。”王晓新如此总结他的转型目标。

吴瑞球的路子跟他刚好相反。目前,他的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拥有12家连锁的销售基地。到2010年,他还要在全国各地设立多达50家油画销售基地。 “我要做油画产业的 ‘国美’。”他说。

虽然现在房市、股市不景气,这直接影响到油画生意。但是,吴瑞球对油画前景还比较乐观。

他认为,过去的国画,适合挂在高堂大屋;现在全国各地的房地产设计日益西方化,一堵高仅2.7米的墙上,也许只能够挂油画。而且,买得起几十万房产的人,不会在乎买几千元的画。相对于国外来说,国内市场目前还是一块空白。由此,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前景。

不过,一些画师对国人接受油画的程度表示怀疑。 “30-40岁以上的中国人一般不会欣赏油画。”他说,这批人恰恰是目前最具有消费能力的人。

黄振义因此依然忧心忡忡。这在他的销售清单上有很实在的反映。在最近的几笔零售生意中,最大一笔国内客户生意金额才550元,他赚了大概300元;一位南非的客人一出手买了1800元的组画,他净赚1200元。批发生意差距也大,老外下单一般在三四万元人民币左右,国内订单往往不过数千元。习惯了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的黄振义,对在国内市场小打小闹似乎也有点看不上眼。

虽然存在向内、向外的争议,但油画商们并不相信会无路可走。许东亮笔下的关云长,单手紧握青龙偃月刀,面色凝重,赤兔马扬蹄狂嘶,眼角血红,似乎要 “杀出一条血路”。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