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2-13
作者:大卫·伊格内休斯

逝去的“理性人”

大卫·伊格内休斯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曾任《国际先驱论坛报》主编

  许多人都对步步进逼的金融崩溃视而不见,惟独有些人独具慧眼,能够预见大祸将至,他们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最近,我就这个问题请教了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鲁比尼(NourielRoubini)。鲁比尼已经开始被人称为 “乌鸦嘴先生”了,因为自从2006年开始,他就一直警告说,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即将爆发。

鲁比尼说,答案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经济学家利用数据计算的本领。利用数据计算向来是经济学家的强项,不足为奇,只是鲁比尼算得比别人精准,而且先算一步。更有意思的是第二个方面,因为那才涉及到我们应当从本次危机中汲取的核心教训:鲁比尼已经摒弃了主流经济学所依据的市场理性假说,转而接受“行为经济学”在心理学方面的洞见。

我们先来看看正统的数据分析方法。鲁比尼说,他研究了经济学家希勒(RobertJ.Shiller)在其著作《非理性繁荣》中绘出的一幅图表。该表显示,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美国房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迅猛上涨,而在此之前的一百年里基本保持平稳。鲁比尼还发现,房价的上一次调整,即20世纪80年代晚期的那次调整,严重的影响了美国金融体系,最终导致储蓄贷款机构的崩溃。

通过这番观察,鲁比尼明白了两件事:第一,房价不会永远上涨;第二,房价一旦下降,金融体系也会大受损伤。有了这个判断,接下来只要关注经济数据就行了。到了2006年年中,房价的涨势开始疲软下来,新房开工数量降低了,所以,至少在鲁比尼看来,一场金融崩溃明显要爆发了。

但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些数据,为什么惟独鲁比尼发出了警告呢?原因在于,鲁比尼决心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一判断告诉他,美国经济要撞上大麻烦了,而不是像华尔街上“大众的智慧”所认为的,形势一片大好 (这种认识也反映在了股价上)。鲁比尼的结论是,市场上的价格并没有反映房市中的真实风险。

今年1月底,鲁比尼在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个讨论会上说:“经济学上的理性人理论讲不通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包括鲁比尼在内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经济决策也会受到非理性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格林斯潘,对理性人模型提出了最有力的反驳。去年10月,这位美联储的前主席在国会说:“我曾经认定,银行等组织的私利决定了它们最能保护其股东的利益,但我错了。”

卡纳曼(DanielKahneman)称,格林斯潘正是因为被理性经济人模型蒙蔽了双眼,所以才未能预见危机的来临。卡纳曼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先驱者,常被称为“行为经济学之父”。

我还想在这里为行为经济学的教父凯恩斯做做宣传。今人往往把凯恩斯1936年的《通论》一书简单地解读为一种呼吁,即我们要以政府开支促进消费,从而扭转经济衰退。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凯恩斯在该书中分析了贪婪、恐惧等心理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凯恩斯明白,当人们惊惶失措,从而开始囤积现金时,市场就会冻结,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极度流动性偏好”。另一方面,一旦投资者纷纷感受到一种凯恩斯所说的 “动物精神”,经济就又会蓬勃兴旺。

我在达沃斯论坛上听到的最有见地的想法之一,就是“死前分析”的想法。这个想法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克莱恩(GaryKlein)提出来的,后来为卡纳曼采纳。

“死前分析”可以为常规思维提供一种真实的“压力测试”。比如说,一家公司或一个政府机构已经制定了一项行动计划。但在执行该计划之前,该公司或机构的领导人要求下属假设:在五年之后,这项计划失败了,然后就失败的原因写一篇简短的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有可能发现被决策者忽略了的问题,用前交易员塔勒布(NassimNicholasTaleb)的话说,就是“黑天鹅”。所谓“黑天鹅”,是指由于过去一段时间里没有发生过,所以人们便认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也不会发生的事情。

今年的达沃斯论坛还有一个值得记取之处:一位发言者引用了一句日本成语“前行一寸,即入黑暗”。的确,黑暗距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承认经济生活固有的不可预知性,应当让我们谨小慎微,但承认这一点,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赵信/译)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