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城:德州“没有优势”
种昂
17:16
2010-05-20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德州,是一个没有机场、没有港口,火车站仅为二级站的三线城市,但2010年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却选址于此。与其他城市相比,德州没有任何太阳能资源优势,却被三大国家级协会组织联合命名为“中国太阳城”。

有人说,正是因为这个城市规模不大、也无其他主导产业,太阳能产业的兴起使得政府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一相对优势的领域,从而造就了这座“中国太阳城”。

市场启蒙

走在德州的大街小巷中,你会发现,这里与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是,太阳能无处不在:道路两旁的太阳能路灯、十字街口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以及遍布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这些太阳能设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这里是德州,这里是中国太阳城。

在德州,安装太阳能路灯的主干道已达50公里,城区新建住宅楼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率超过95%,乡镇达50%。目前,德州拥有太阳能相关企业12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近300亿元,约占GDP的20%。每10个就业岗位就有3个与太阳能相关。

世界太阳城协会主席在德维德曾三次来访,对德州太阳能的普及十分惊讶,“这在欧洲发达国家也是无法做到的”。这帮助德州市赢得了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举办权。

德州太阳能产业的兴起源于一个企业——皇明集团的诞生。

皇明集团是中国最早的太阳能企业,成立于1995年。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回忆,当时办公室租的是拘留所的两间房,公司8个人每天像犯人一样在铁门铁窗里钻进钻出;一台钻床,一台电焊机,一台剪板机,锈迹斑斑的“三大件”就是所有的设备。

当初,太阳能热水器还是个新名词,鲜有人知。皇明集团只得凭一己之力先后开展了太阳能科普万里行、“百城环保”大行动。有趣的是,最初吸引消费者的并不是太阳能产品,而是皇明科普队在农村大集上扭的秧歌、在社区街头跳的舞蹈,以及广场的各种文娱表演。

从1995年至2005年,是中国太阳能产业迅速崛起的10年。1995年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市场容量是8亿元左右,到2003年就猛增到130亿元,2005年国内市场容量已达到了500亿。2005年,皇明集团一家企业就推广了近20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相当于整个欧盟的总和,比北美的两倍还多。

也就是在这一年,皇明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触动了当地政府。德州市将打造“中国太阳城”作为城市的发展战略,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推进委员会。

据上述机构常务副主任刘杰勇介绍,2005年,德州初步形成了以皇明集团为核心的太阳能产业集群,太阳能应用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一时期,每个城市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符号,如聊城提出了“江北水城”,潍坊在打造“风筝之都”,当地政府把 “中国太阳城”作为德州的标签。

企业的试验场

当2005年9月,中国太阳能学会等三大国家级协会联合命名德州为“中国太阳城”后,德州市政府开始实施“百万屋顶”、“百村浴室”工程,强制推广太阳能与公共建筑一体化。从此,太阳能开始成为建筑的元素、与城市融合为一,城市也成了企业的试验基地。

最初,皇明集团将德州开发区的太阳谷大道作为太阳能路灯的试验场。黄鸣告诉记者,看似一款简单的产品,应用之初却经常因蓄电池、线路侵蚀等故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拆装、维修、改进,以保证经久耐用。

如今,德州市共安装各类太阳能灯4920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据测算,一盏太阳能路灯一年可节电1460千瓦时。

自从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选址德州后,皇明开始建造一个占地3000亩的太阳谷项目。包括日月坛·微排大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大楼;“光立方”——展示节能技术、产品和建筑的博物馆;以及在建的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甚至还梦想在这里树起一座类似迪拜塔那样的标志性建筑。

如今,黄鸣并不满足囿于太阳谷和作为地产开发商辅助设施,他正尝试着按照自己的意志、将太阳能技术应用最大化的造城梦想。

蔚来城地产项目即是皇明集团在德州开发的大型楼盘。它似乎代表了黄鸣想要的未来。这个楼盘的卖点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技术,楼盘具有热水、采暖、公共用电、公共太阳能水系、生态、保温等功能,一年的采暖费和空调费比普通楼盘低出70%。

“皇明没想过真正做大房地产业,企业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房地产样板营销,推广太阳能的应用。”黄鸣表示,一方面,当用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时,常常遇到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阻挠;另一方面,很多人不了解新能源,而传统营销方式效果有限。皇明希望通过自己建设一个节能楼盘,让大家看到节能建筑的示范效应。

据悉,皇明还将在杭州和青岛复制蔚来城模式。

真正意义上太阳城

德州市长吴翠云指出,德州原来是一个农业城市,工业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太阳能产业开始萌芽,短短10年间产业规模便位居全国前列,政府因势利导,迅速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在项目、资金、技术、对外合作等方面集中优势资源,提供政策支持。

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推进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杰勇也认为,正是由于德州城市规模适中,也无传统的优势工业,太阳能产业的兴起使得政府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这一相对优势的领域,造就了“中国太阳城”。可以想见,如果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或者城市含有钢铁、化工等传统重工业,新生的绿色能源企业、产业根本无法占据主导地位。

德州市建委副主任张云发介绍道,为打造“太阳之城”,德州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配套资金,县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3000万元资金,扶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迄今为止,德州市在太阳能项目建设上的投入已达148.5亿元。

如今,德州以太阳谷为依托,以皇明、亿家能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太阳能企业集群,集中太阳能原材料、配件、辅件生产以及包装、运输等相关120余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建成功能齐全的太阳能工业园区。

世界上太阳能的普及率为16%,德州却高达50%以上,新建住宅应用率更是超过95%。到2010年底,德州市还将建起500个太阳能小区,500个太阳能村庄。按照规划,到2012年,全市太阳能产业的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到2015年实现千亿元目标。据悉,《德州市太阳城发展建设专题研究(2009-2030年)》正在拟定。

不过,德州作为中国太阳城,产业集中于太阳能光热领域。光热的主要产品太阳能热水器是做减法,即节能,而光伏是在做加法、发电。这一度让很多人并不把皇明视为能源企业。而真正意义上的太阳城是指城市能源主要来自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

但黄鸣却认为,光伏95%以上的原料依赖进口,95%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光伏企业大多是购买国外生产线,把高污染的加工环节留在了国内。而光热却恰恰相反,国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原料、市场、节能应用都在国内。光热显然要比光伏更切合国情。

事实上,皇明集团也正在尝试依靠太阳能光热技术发电。据悉,皇明集团已涉足两个基于光热发电的政府项目,光热发电的成本也低于光伏发电。

根据一项研究结果表明,2060年全球传统能源将几近枯竭。黄鸣提出了一个“能源百分之百替代”的倒计时表:2010年可再生能源应占总能源的20%、2020年应占30%、2040年应占50%。这似乎意味着,未来30年后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太阳城”。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