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手法翻新 深发展“排雷”高存贷比
李保华
15:36
2010-06-28
订阅
李保华

  6月30日是75%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也称贷存比)的大限。去年9.59万亿元的天量信贷后,即使经过了半年过渡期,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仍然在这条红线之上。

截至2009年底深发展存贷比是79.14%,按可比口径计算,今年一季度上升为79.55%,成为所有上市银行中存贷比最高者。

按照中金公司在去年底的测算,若通过增加存款来达标,深发展需要额外吸收存款469亿元,相当于深发展2010年新增存款规模的43%;若通过压缩放贷规模来达标,深发展将需要压缩352亿元新增贷款,相当于其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的38%。

在贷款腾挪受限后,存量贷款很难在短时间内化解。而通过打政策擦边球,变相高息揽储自然成为各大股份制银行急需增加存款的必然选择。

6月24日,财政部、央行进行了第六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标,300亿元被一抢而空,利率高达4.20%。市场大跌眼镜,认为银行不惜代价降低存贷比。

变相高息揽储?

央行4月份公布的金融运行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419亿元。

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25%,5月份CPI同比增长为3.1%,存款的持续负利率使资金大量流出银行体系。

存贷差作为银行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意味着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在“存款立行”的理念下,隐性高息揽储已经全面铺开,一些没有网点优势的股份制商业的吸储暗战已然升级。

例如,深发展存款送金条的事件如今已被业内传得沸沸扬扬。“一年期存款只要9万多,我马上就可以给你送一个10g的金条冲抵利息,以275元一克的金价计算,比2.25%的利率高多了,而且黄金还持续看涨。”深发展深圳福田一家支行的理财经理说。

考虑到利息的贴现价值,深发展的一年期定存实际利率上浮了约25%左右。

由于国内的存款利率一直没有放开,高息揽储是监管机构明令禁止的,很多银行不得不打政策的 “擦边球”。当问及能不能把送的金条直接用现金代替时,该理财经理称这不符合相关规定。

太和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亮认为,这实际上是变相高息揽储,“黄金本来就是货币的硬通货,和直接返现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变相高息揽储已经引起监管机构的重视。有消息称,深圳市国内银行同业公会已给予警示,如发现违规者将报银监局严肃处理。

事实上,深发展还有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上述理财经理提供的一张热卖清单显示,6月24日当天可以认购的就有7款短期理财产品和3款长期理财产品以及一个交易日都可以认购的产品,其中一款金票据的理财产品182天的收益率为3.3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7款短期理财产品认购期限最早的是6月16日,最迟的是6月30日,认购时间一般只有2到4天。

建行深圳分行的一位人士称,有部分股份制银行为了吸收存款,确实存在给客户直接返点的情况,从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不等。而以前这部分返点是直接返给客户经理的。“兴业银行给客户经理的返点在业内最高,有些银行的客户经理拉到大额存款,都愿意转存到兴业去”。

以前银行不太愿意要的公司客户大额长期定存现在也成为银行追逐的对象。“超过两年期的定存对银行来说,收益是负的,但是额度大对存款提升快。”上述建行人士说。

信贷调控手段

商业银行疯狂揽储,缘于监管机构的一纸规定。今年初,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需要在6月末之前达到75%的存贷比标准。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存贷比已高达69.5%,创出了近五年多来的新高,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今年3月末存贷比为77.5%超过了75%的监管红线。

为了满足监管机构对存贷比的规定,商业银行有两个办法可以应对:压缩贷款和提高存款。

王亮认为,存量贷款通过提前还款的方式很难被压缩,而目前贷款通过腾挪到表外的路径已经被叫停,以往的通过贷款派生存款的路子也被堵住。商业银行现在只能通过吸收存款和发售理财产品两种渠道来解决。而目前理财产品受到政策性限制,无法在短时期内吸收大量存款。

随着监管期限的临近,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隐性加息”以吸引存款成为必然选择。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受存贷比影响最大的为“隐性加息”力度最大的深发展。

受制于高存贷比、低资本充足率的双重难题,深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间,只开设了武汉一家分行。深发展一季报显示,其资本充足率8.6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46%。

按照上述口径计算,股份制商业银行一季报的数据显示,招行、中信、民生和兴业的存贷比均不同幅度地超过75%的监管红线。

王亮认为,存贷比最初提出是为了作为一项风险防范指标,但在目前实际上成为了信贷规模控制的调控手段,存贷比的现实意义是约束了银行的放贷规模。除了大力吸收存款外,深发展现在能做的只是压缩部分票据。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