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知识城”落子 广东模式突围
杨兴云
23:22
2010-07-30
订阅
150

杨兴云

  经过广州市与新加坡淡马锡旗下星桥国际私人有限公司19轮谈判,面积为123平方公里的中新广州知识城项目日前终于子落棋盘。

根据协议,星桥国际的子公司——知识城私人有限公司和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的子公司——广州知识城投资与发展公司各占50%股份。

在投资金额方面,新加坡星桥国际预计将在合资公司里投资20亿元人民币。

这是继苏州工业园、天津中新生态城之外,新加坡在中国进行的第三个合作项目。

新加坡理念

按照计划,从2009年4月开始,中新合作双方正式启动了“知识城”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被誉为“梦之队”的中新研究团队共计100余人,分为“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6个专题组,从选址到土地用途布局,再到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系列研究。

在发展目标上,中新知识城提出瞄准硅谷、新竹等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做到“北有中关村,南有知识城”。

负责中新“知识城”规划设计工作的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董事刘太格说,这次把新加坡经验借鉴到中新知识城的规划建设上,对中新知识城来说,整个规划是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一个项目的拼凑。“我们的基本理念是优先尊重自然山水、要求交通系统完善。城市像城市,山水像山水。”刘太格说。

今年71岁、祖籍福建永春的新加坡人刘太格被称为新加坡 “规划之父”,他是“新加坡概念”和“居者有其屋”的主要倡导者,曾任新加坡规划局的首席行政长官和总规划师。

据刘太格介绍,知识城的规划以中低密度住宅为主,会设置相关配套,如沿路商业广场、图书馆、公交中转站、医疗所、污水厂、中小学等,需要保留的文物古迹也予以保留。整个知识城将会有540个组团公园,34个小区公园。

知识城计划分三个阶段开发:2010年到2015年,建设用地规模约10平方公里,属于知识城的起步区;2016年到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约30平方公里;到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约60平方公里。

起步区位于知识城的南部和北部。北部有约2平方公里的新兴产业基地,约2平方公里公园绿道。南起步区主要将布局高端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现代服务业以及配套居住项目。

目前,起步区设置了工业设计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新基地、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研发科技园、6个生活居住片区、3个科学家园、会展中心、腾飞科技、奥飞3D技术、科普、体育体验公园以及绿廊绿道等33个项目。

广东力推

与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的政府推动,企业入驻的模式不同,广州知识城采用的是“企业先行,政府支持”的模式,按照汪洋的说法,广州知识城模式不会给中央政府带来额外的压力,也不需要中央政府特地为它设立领导机构。

尽管如此,汪洋仍然希望向中央政府争取赋予中新知识城类似天津生态城和苏州工业园的优惠政策。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萝岗区委副书记、党政办主任陈小华就特别恳请前来调研的全国人大代表们支持推动知识城上升为中国与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项目;支持知识城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支持在知识城开展服务业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支持开发区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

此前,广州市已经通过《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知识城开发建设的决定》,竭尽所能赋予知识城全方位的优惠措施。如支持知识城先行先试、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综合改革试点、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等。另外,还要求将广州开发区享有的市一级管理权限覆盖到知识城,并积极争取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从2010年开始10年内,来源于知识城的市级财政收入将全部返还知识城,并争取省财政支持,设立知识城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对注册在知识城的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部的部分业务人员因从事经贸活动需要多次出国或者往返香港的,开辟专属的绿色通道办理证件和手续。设立高端人才服务区,“一站式”解决高端人才所面临的创业工作和生活居住方面的问题。

广东力推有很多背后的因素。日前,广州市长万庆良表示,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与科技革命所形成的 “外源因素”,加上改革开放30年使得“依靠低廉生产要素”的发展历史不再,使广州不得不转变增长方式。

目前广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2.2%,人均研发经费投入仅相当于香港的1/6、新加坡的1/12和台北的1/14。

根据相关规划,到2012年,广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6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4.2%。

此外,长三角及环渤海的发展势头,也使珠三角以外向型为特征的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贸易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备受压力,亟需选择新的突围方向和路径。

“这也是为什么汪洋主政广东后急于推出《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原因所在,”广东省社科院一位长期研究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学者表示,“广州知识城项目是汪洋珠三角经济突围的一个最重要的具体节点。”

没有范例的探索

如果说新加坡曾经一度因为 “吃力不讨好”而后悔并退出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广州知识城从概念到规划的过程就更是让新方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苏州工业园实行的是李光耀 “软件转移”的概念,即将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及管理方面的实践移植到苏州工业园;2007年,中新双方签署了天津生态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合作建设天津生态城,这里强调的是“经验共享”,例如天津生态城公屋的概念无疑是新加坡组屋和中国经济适用房模式嫁接后的产物。

那么,被称作中新第三城的广州知识城呢?

“知识的概念可以讲得头头是道,然而一旦要变成可以操作的规划,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位参与规划的新加坡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7月2日,刚刚在广州参加了中新知识城奠基仪式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在上海世博园谈到广州知识城项目时也说,知识城项目比苏州和天津更困难,因为这个与创意、知识有关。

吴作栋还表示,新加坡在中国的第四个大型项目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当天津生态城和广州知识城发展到类似苏州工业园区的程度后才会考虑。可能需要5-10,至少5年。

广东社科院上述不愿具名的学者也坦陈,知识的支持力度方面恰恰是珠三角的一个“软肋”,不要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使在国内,与环渤海、长三角相比,甚至与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相比,珠三角在教育文化及科研实力方面都有不少差距。

“新加坡在这方面也不具备突出的优势,真刀真枪地搞知识经济,新加坡方面底气也不是很足。”该学者说。

这些观点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劲松认为,知识城地处萝岗、增城交界处,很多土地尚未开发,能否吸引高端人才定居,将考验知识城的整体设计成功与否。

“国内高端人才更喜欢聚居北京、上海,因为这两个城市的文化、生活底蕴更浓厚。”宋劲松说。

据此,宋劲松预计知识城起步区建设需要3-5年时间,要让知识城成为代表广东产业群的高标准地区,短则10年,长则20年。

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博士也认为,知识城要切实在“宜居宜业”上做好文章,要让知识精英在城里呆得住,避免成为产业城,一到晚上成为空城。

根据2004年在巴塞罗那发表的《知识城市宣言》制定的标准,看一个城市是否已经成为知识城市,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知识基础、合理的经济结构、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便捷的国际国内交通、多样性的文化、适度的城市规模和和谐公平的社会。目前得到公认的这类知识城市有伦敦、曼彻斯特、巴塞罗那、斯德哥尔摩、纽约、波士顿、东京等城市。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一位学者表示,广州的城市格调一直以来都缺乏高端文化,如果说是搞大排档或者日用品批发城或许还有十足的把握,搞知识城,气球吹得太大了。

他表示,这方面的教训不是没有。“看看广州大学城就知道,哪里有学校的氛围。”

该学者认为,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为房地产开发商开辟了新的战场,使他们成为广州最后一块 “处女地”的食利者。

事实上,从去年起,知识城概念的炒作即已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在知识城半小时生活圈里,早已云集了侨建绿野、恒大、金地、碧桂园、香江集团的众多地产大盘。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