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的公司化之路
新望
2010-10-22 21:28
订阅
新望

近代中国公司的艰难转型

清朝中晚期,古老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列强用船坚炮利强行撞开了中国近代化之门。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公司在风雨飘摇中起步,开始了它鹅行鸭步的童年史。

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源掠夺与市场开拓为中国本土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同时,满清政府的救亡自保又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出现创造了内部机遇。就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洋务运动”逐步兴起,各类军工企业、民用企业渐次出现。

1882年,“轮船招商局”创立,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此后,从“同治中兴”到“甲午战争”、从“清末立宪”到“保路运动”,中国本土公司在官僚挤压和列强倾轧的双重压迫之下摸爬滚打,日渐壮大。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外商在上海设厂,江南乡绅第一次见识了电机动力、科层管理的现代工厂,纷纷回乡创业。“继昌隆缫丝厂”、“上海机器织布局”、“南洋兄弟烟草”等代表性企业成为清末民族工业的璀璨硕果。

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终结,民国“宪法”破天荒的承认私人财产权利不可侵犯。以张謇和荣氏兄弟为代表的本土公司风雨苍黄,破茧而出,形成了东南沿海上海、广州、天津三大工商业聚集区。

从清末“官督商办”到民国“官僚资本”,从“封建商帮”到“家族企业”,中国公司跨越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沟沟坎坎,历经了发展模式的一次次试验和修正。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兴起是有市场化而无民营化,是坏的市场化;“晋商”、“徽商”的消亡是有民营化而无市场化,是不可持续的民营化。

有道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近代中国公司发展的教训值得人们深长思之。

中国公司发展与改革的难点

建国初,伴随着没收官僚资本和三大改造的进行,资本主义意义上的“公司”日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在国家计划控制下的 “工厂”,企业成了各级政府的附属物。改革开放之后,遍地开花的乡镇企业、个私企业、以及承包企业,成为相对独立和富有活力的经济主体,但仍然不属于规范意义上的公司。譬如,个私经济始终受到有形无形的抑制,而乡镇企业则几乎演变成 “乡镇长企业”,不得不进行公司化改制。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1992年中国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实施,中国本土公司的发展步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公司治理理念的普及,中国本土公司的现代化征程筚路蓝缕,终于走上了一条正道。如今,国有、民营、外资,多种所有者的混合经济正在形成之中。

在中国公司的发展改革中,最为纠结的一个问题就是权力与市场的关系,而这背后实则是一个权与法的关系问题。国家在公司发展的历史上曾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譬如,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关键在于两者的互动的边界如何划定。

“国富民强”是千百年来仁人志士的救国主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强”更多表现为作为微观主体的“公司”的强大,而“公司”的强大又是现代社会中的一国经济实力、乃至整体国力的基础与象征。但时至今日,较之国际对手而言,中国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做大有余而做强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那些过度依靠行政权力和垄断的大型企业永远是大而不强,也永远不能走向世界。

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

公司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成功,需要一系列基础制度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民主、法治和分权的手段限制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过去三十年,我们在保持国有经济地位和行政主导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实行了一些变通性的制度变革,这虽然造就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但并没有建立正式的法治体制和市场体制,乃至于逐渐将此固化为一种国家主导型的重商主义体制。

一些从行政垄断和权力寻租中获利的人,打着国家安全等等政治正确的旗号,阻碍改革,或者乘改革之际,强化权力控制和寻租空间;另有一些人,利用公众对腐败、贫富分化的不满,将民众的情绪引到反市场化和复归旧体制的方向。这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难点所在。

近代以来,正是法律制度和宪政秩序上的落后,最终使得中国的商人资本未能转化为产业资本,商人未能转化为企业家,士人未能转化为知识分子,科技未能转化为生产力。全能主义国家之下,权钱互利、结交官府,官商勾结,共同结成一个黑箱式的利益共同体。这是传统的亚西亚商业模式。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人为了自身福利的提高,必然选择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而市场交换又使人由专业化的生产者成功转变为全方位的消费者。市场交换越是自由,这种转变的效率就越高,人的福利水准也就越高。于是,市场经济制度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有活力和竞争性的制度。市场经济需要秩序和稳定,秩序的维护需要权威,最有效的权威行使者是法治政府,而要维护市场经济的自由和活力,又需要一个有限政府、民主政府。中国的出路只有继续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建立自由与秩序相辅相成、民主与法治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望,本报研究院院长,经济学者。《公司的力量》CCTV2正在播出,同名书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