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 投资者报

券商集体反思华尔街投行转型

  
作者:艾经纬
发布日期:2008-09-26
投资者报(记者艾经纬)9月21日,美联储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这意味着,150多年来,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受到更少监管的独立经纪公司将不复存在,华尔街的面貌也将恢复至上世纪30年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诞生前的架构。

而对于大洋彼岸的中国券商,虽然华尔街的寒风没有迎面扑来,但反思是必要的。“尤其是金融创新业务可能推出的时候,那些叫得最响的同行。”上海某券商高层人士感慨道。

带着枷锁生存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意味着,华尔街投行中硕果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死亡的威胁下,选择了带着枷锁活着。

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要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这部法案反映了当时的传统看法,认为类似于摩根大通,既有吸收储蓄的零售银行也有华尔街经纪投行的综合体的存在为经济崩溃创造了条件。

但到了1999年,在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允许被合并,上述法案也同时被废除。从那以后,投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越来越多的银行追求发展全面业务。

分析人士指出,华尔街上曾经风光无比的投行,遭受毁灭性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依赖杠杆。如美林的杠杆率为28倍,摩根士丹利为33倍,在市场繁荣之时,借款会帮助公司实现高收益,但市场逆转后,大规模的冲销引起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危机也就难以避免了。

按照美联储的规定,上述两家投行转向银行控股公司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流动性支持,免遭雷曼兄弟的噩梦。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一周前尚只需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而现在将面临着以美联储为首的无数家联邦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如美联储将监管母公司,美国财政部金融局将负责国家银行特许,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负责存款的监管。

中国券商风险集中于自营

“我们是因创新不足而得福。”国信证券一位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国内券商主要业务全部依赖二级市场,属于靠天吃饭,而国外券商除了传统的投行业务,更多的是理财和增值服务、并购业务及不断创新的衍生金融品种,无法在同一层面上相比较。

“目前我们的金融创新控制得还比较严,国内券商的风险控制与业务范围、业务规模还是相匹配的。”远东证券副总裁李刚对记者表示,“在资产管理业务无需承诺保底的情况下,目前券商行业的主要风险还集中在自营业务。”

而在4年前,国内券商所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委托理财和国债回购上。

2004年年初,曾经的国内券商龙头——南方证券因为违规委托理财产生的数百亿财务漏洞而被迫先破产再重组;2004年5月德隆系倒塌,旗下三家负债累累的德恒证券、恒信证券和中富证券同年8月被接管;同期,汉唐证券因提前兑付8亿元客户资金而爆发危机,随后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接管;同年10月,闽发证券和辽宁证券分别被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管。

目前,在证券行业经历大整顿后,券商风险已转至自营业务。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8.75亿元的东方证券、亏损2.06亿元的国都证券、各亏损1.8亿元左右的东海证券和首创证券,均是因为自营业务占比过大所致。

东方证券一位中层曾对记者表示,激进的自营是把双刃剑,牛市时赚得盆满钵满,熊市时也自然要品尝惨败的滋味。据业内人士透露,东方证券8月中旬自营浮亏大概超过30亿元。

即便是那些净利润甚至自营未出现亏损的部分券商,事实上也只是托新会计准则的福而免于尴尬。如长江证券200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34亿元,但在此背后是上半年共卖出13.99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一行为使其实现利润4.07亿元,贡献了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64%。

最近一段时间,券商降薪在业内传闻颇多,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熊市时间拉长,自营业务继续亏损,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仍受制于市场环境,那么就不仅仅是降薪的问题了。

防范金融创新业务风险

“华尔街模式下的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目前不会在国内券商行业出现的。”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袁绪亚对记者表示,华尔街衍生产品出现危机是窗口性的,背后有美元疲软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排除系统性风险,国内券商的风险是可控的。

光大证券分析师沈维指出,虽然国内券商的杠杆率很低,但华尔街投行的这次浩劫仍会给急于发展创新业务的券商一个提醒。因为随着创新业务的推出,风险也可能随之而来。

就职于光大证券的中国台湾证券行业资深人士钱宜成告诉记者,台湾地区券商的风险除了来自于自营业务,还包括经纪业务以及一些创新业务,如有融资融券牌照的券商,可能要面对股市下跌时抵押品价值降低的风险。

不过,钱宜成也表示,台湾地区很多券商隶属于金融控股集团,如出现一般资金短缺问题可从集团内部快速得到融资。

香港致富资本集团驻上海首席代表刘沛殊告诉记者,中国内地很多券商与香港一些券商相似,不处在金融控股框架之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所以开展新业务,需要尤为注意其双刃剑效应。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表示,金融创新不能消除风险,只能管理风险或者转嫁风险,所以金融产品创新的限度必须是市场可以承受的;金融创新还要回归对冲功能,因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只是个零和游戏。

东北证券研究所创新部负责人胡运生则对记者表示,风险控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可以从规模方面控制因盲目扩张引起的风险,二是需要从操作层面上去控制,加强合规建设,避免漏洞。

至于国内目前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原则,上述多位人士表示,短期内仍将维持这一局面,何时走向混业经营尚难预料。券商集体反思华尔街投行转型

艾经纬

23

2008-9-29

投资者报(记者艾经纬)9月21日,美联储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这意味着,150多年来,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受到更少监管的独立经纪公司将不复存在,华尔街的面貌也将恢复至上世纪30年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诞生前的架构。

而对于大洋彼岸的中国券商,虽然华尔街的寒风没有迎面扑来,但反思是必要的。“尤其是金融创新业务可能推出的时候,那些叫得最响的同行。”上海某券商高层人士感慨道。

带着枷锁生存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意味着,华尔街投行中硕果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死亡的威胁下,选择了带着枷锁活着。

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要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这部法案反映了当时的传统看法,认为类似于摩根大通,既有吸收储蓄的零售银行也有华尔街经纪投行的综合体的存在为经济崩溃创造了条件。

但到了1999年,在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允许被合并,上述法案也同时被废除。从那以后,投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越来越多的银行追求发展全面业务。

分析人士指出,华尔街上曾经风光无比的投行,遭受毁灭性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依赖杠杆。如美林的杠杆率为28倍,摩根士丹利为33倍,在市场繁荣之时,借款会帮助公司实现高收益,但市场逆转后,大规模的冲销引起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危机也就难以避免了。

按照美联储的规定,上述两家投行转向银行控股公司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流动性支持,免遭雷曼兄弟的噩梦。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一周前尚只需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而现在将面临着以美联储为首的无数家联邦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如美联储将监管母公司,美国财政部金融局将负责国家银行特许,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负责存款的监管。

中国券商风险集中于自营

“我们是因创新不足而得福。”国信证券一位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国内券商主要业务全部依赖二级市场,属于靠天吃饭,而国外券商除了传统的投行业务,更多的是理财和增值服务、并购业务及不断创新的衍生金融品种,无法在同一层面上相比较。

“目前我们的金融创新控制得还比较严,国内券商的风险控制与业务范围、业务规模还是相匹配的。”远东证券副总裁李刚对记者表示,“在资产管理业务无需承诺保底的情况下,目前券商行业的主要风险还集中在自营业务。”

而在4年前,国内券商所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委托理财和国债回购上。

2004年年初,曾经的国内券商龙头——南方证券因为违规委托理财产生的数百亿财务漏洞而被迫先破产再重组;2004年5月德隆系倒塌,旗下三家负债累累的德恒证券、恒信证券和中富证券同年8月被接管;同期,汉唐证券因提前兑付8亿元客户资金而爆发危机,随后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接管;同年10月,闽发证券和辽宁证券分别被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管。

目前,在证券行业经历大整顿后,券商风险已转至自营业务。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8.75亿元的东方证券、亏损2.06亿元的国都证券、各亏损1.8亿元左右的东海证券和首创证券,均是因为自营业务占比过大所致。

东方证券一位中层曾对记者表示,激进的自营是把双刃剑,牛市时赚得盆满钵满,熊市时也自然要品尝惨败的滋味。据业内人士透露,东方证券8月中旬自营浮亏大概超过30亿元。

即便是那些净利润甚至自营未出现亏损的部分券商,事实上也只是托新会计准则的福而免于尴尬。如长江证券200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34亿元,但在此背后是上半年共卖出13.99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一行为使其实现利润4.07亿元,贡献了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64%。

最近一段时间,券商降薪在业内传闻颇多,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熊市时间拉长,自营业务继续亏损,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仍受制于市场环境,那么就不仅仅是降薪的问题了。

防范金融创新业务风险

“华尔街模式下的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目前不会在国内券商行业出现的。”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袁绪亚对记者表示,华尔街衍生产品出现危机是窗口性的,背后有美元疲软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排除系统性风险,国内券商的风险是可控的。

光大证券分析师沈维指出,虽然国内券商的杠杆率很低,但华尔街投行的这次浩劫仍会给急于发展创新业务的券商一个提醒。因为随着创新业务的推出,风险也可能随之而来。

就职于光大证券的中国台湾证券行业资深人士钱宜成告诉记者,台湾地区券商的风险除了来自于自营业务,还包括经纪业务以及一些创新业务,如有融资融券牌照的券商,可能要面对股市下跌时抵押品价值降低的风险。

不过,钱宜成也表示,台湾地区很多券商隶属于金融控股集团,如出现一般资金短缺问题可从集团内部快速得到融资。

香港致富资本集团驻上海首席代表刘沛殊告诉记者,中国内地很多券商与香港一些券商相似,不处在金融控股框架之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所以开展新业务,需要尤为注意其双刃剑效应。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表示,金融创新不能消除风险,只能管理风险或者转嫁风险,所以金融产品创新的限度必须是市场可以承受的;金融创新还要回归对冲功能,因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只是个零和游戏。

东北证券研究所创新部负责人胡运生则对记者表示,风险控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可以从规模方面控制因盲目扩张引起的风险,二是需要从操作层面上去控制,加强合规建设,避免漏洞。

至于国内目前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原则,上述多位人士表示,短期内仍将维持这一局面,何时走向混业经营尚难预料。券商集体反思华尔街投行转型

艾经纬

23

2008-9-29

投资者报(记者艾经纬)9月21日,美联储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申请。这意味着,150多年来,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受到更少监管的独立经纪公司将不复存在,华尔街的面貌也将恢复至上世纪30年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诞生前的架构。

而对于大洋彼岸的中国券商,虽然华尔街的寒风没有迎面扑来,但反思是必要的。“尤其是金融创新业务可能推出的时候,那些叫得最响的同行。”上海某券商高层人士感慨道。

带着枷锁生存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意味着,华尔街投行中硕果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死亡的威胁下,选择了带着枷锁活着。

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要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这部法案反映了当时的传统看法,认为类似于摩根大通,既有吸收储蓄的零售银行也有华尔街经纪投行的综合体的存在为经济崩溃创造了条件。

但到了1999年,在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后,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允许被合并,上述法案也同时被废除。从那以后,投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越来越多的银行追求发展全面业务。

分析人士指出,华尔街上曾经风光无比的投行,遭受毁灭性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依赖杠杆。如美林的杠杆率为28倍,摩根士丹利为33倍,在市场繁荣之时,借款会帮助公司实现高收益,但市场逆转后,大规模的冲销引起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危机也就难以避免了。

按照美联储的规定,上述两家投行转向银行控股公司后,可以获得更多的流动性支持,免遭雷曼兄弟的噩梦。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一周前尚只需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管,而现在将面临着以美联储为首的无数家联邦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监管。如美联储将监管母公司,美国财政部金融局将负责国家银行特许,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将负责存款的监管。

中国券商风险集中于自营

“我们是因创新不足而得福。”国信证券一位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国内券商主要业务全部依赖二级市场,属于靠天吃饭,而国外券商除了传统的投行业务,更多的是理财和增值服务、并购业务及不断创新的衍生金融品种,无法在同一层面上相比较。

“目前我们的金融创新控制得还比较严,国内券商的风险控制与业务范围、业务规模还是相匹配的。”远东证券副总裁李刚对记者表示,“在资产管理业务无需承诺保底的情况下,目前券商行业的主要风险还集中在自营业务。”

而在4年前,国内券商所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委托理财和国债回购上。

2004年年初,曾经的国内券商龙头——南方证券因为违规委托理财产生的数百亿财务漏洞而被迫先破产再重组;2004年5月德隆系倒塌,旗下三家负债累累的德恒证券、恒信证券和中富证券同年8月被接管;同期,汉唐证券因提前兑付8亿元客户资金而爆发危机,随后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接管;同年10月,闽发证券和辽宁证券分别被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管。

目前,在证券行业经历大整顿后,券商风险已转至自营业务。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8.75亿元的东方证券、亏损2.06亿元的国都证券、各亏损1.8亿元左右的东海证券和首创证券,均是因为自营业务占比过大所致。

东方证券一位中层曾对记者表示,激进的自营是把双刃剑,牛市时赚得盆满钵满,熊市时也自然要品尝惨败的滋味。据业内人士透露,东方证券8月中旬自营浮亏大概超过30亿元。

即便是那些净利润甚至自营未出现亏损的部分券商,事实上也只是托新会计准则的福而免于尴尬。如长江证券2008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34亿元,但在此背后是上半年共卖出13.99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一行为使其实现利润4.07亿元,贡献了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的64%。

最近一段时间,券商降薪在业内传闻颇多,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熊市时间拉长,自营业务继续亏损,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仍受制于市场环境,那么就不仅仅是降薪的问题了。

防范金融创新业务风险

“华尔街模式下的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目前不会在国内券商行业出现的。”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袁绪亚对记者表示,华尔街衍生产品出现危机是窗口性的,背后有美元疲软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排除系统性风险,国内券商的风险是可控的。

光大证券分析师沈维指出,虽然国内券商的杠杆率很低,但华尔街投行的这次浩劫仍会给急于发展创新业务的券商一个提醒。因为随着创新业务的推出,风险也可能随之而来。

就职于光大证券的中国台湾证券行业资深人士钱宜成告诉记者,台湾地区券商的风险除了来自于自营业务,还包括经纪业务以及一些创新业务,如有融资融券牌照的券商,可能要面对股市下跌时抵押品价值降低的风险。

不过,钱宜成也表示,台湾地区很多券商隶属于金融控股集团,如出现一般资金短缺问题可从集团内部快速得到融资。

香港致富资本集团驻上海首席代表刘沛殊告诉记者,中国内地很多券商与香港一些券商相似,不处在金融控股框架之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所以开展新业务,需要尤为注意其双刃剑效应。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表示,金融创新不能消除风险,只能管理风险或者转嫁风险,所以金融产品创新的限度必须是市场可以承受的;金融创新还要回归对冲功能,因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只是个零和游戏。

东北证券研究所创新部负责人胡运生则对记者表示,风险控制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可以从规模方面控制因盲目扩张引起的风险,二是需要从操作层面上去控制,加强合规建设,避免漏洞。

至于国内目前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原则,上述多位人士表示,短期内仍将维持这一局面,何时走向混业经营尚难预料。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