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凯生:可尝试银行资产证券化,建议强制银行持有高风险级证券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邓美玲 1月11日,在“经济观察报2008年度观察家年会”上,中国工商银行行工杨凯生认为,在流动性和风险可控的双重标准下,我国银行可以尝试资产证券化。他同时提出具体建议,可以强制要求银行必须持有一部分高风险级的,也就是相对高收益级的证券。
杨凯生说:“中国的银行如何巩固住这几年来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走出一条总资产并不无限扩大、但盈利能力却可以持续增长的路子,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我想很重要的一点是,银行的资产必须具有流动性,银行的贷款应该能够转让和交易。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银行的信贷资产,让银行的贷款可以转让,而资产证券化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
“一个贷款包、一笔贷款或者是一大批贷款,在标准化、等同化的过程中,我们是可以从技术上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比如说按照资产证券化基本的原理,把这些证券分成不同的等级,有低收益级的,但是低风险,有相对高风险的,但是收益可能会较高,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
“现在在国外,通常监管机构并没有要求搞资产证券化的放款机构,包括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在自己的贷款证券化的时候,你一定要持有多少多寸。关于贷款证券化,银行是把所有的资产证券出去,这个时候它的收益全部转让了,它的风险也全部转移了。如果中国一开始不放心,我们可以强制要求银行必须持有一部分高风险级的,也就是相对高收益等级的证券。这是一种强制性的信用征集手段,这使得其他的风险控制在相对较小的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风险会不会积累和增加呢?其实很简单,如果这些贷款质量不好、收不回来,本来这个风险在没有证券化之前也是留在银行的。只是把这些资产在贷款资产不同或者是债务资产不同而已,并没有造成风险的扩大和增加。只要我们基础上设计得当,可以控制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我们初期可以要求,不允许证券和以后的证券再次证券化,就是我们说的CDO的平方。”
“银行贷款证券化还可以丰富我们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产品。应该说中国金融市场上可投资的产品种类是比较少的,要不是低风险、低收益的银行储蓄存款和其他的一些产品,就是风险较高的收益较小的股票型的基金、股票投资等等。实际上,我们缺乏一大批各种各样的风险相对可控,但是收益比在银行存款更高一些的投资产品。如果这些投资产品可以出来,我想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无疑是有好处的。”
所以,杨凯生认为,“银行贷款的可流通和银行贷款的证券化,它的意义无论是对于提高商业银行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还是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这里我想重申的一点是,银行搞资产证券化,是不是银行想简单地转移风险?我想不是这个意义。商业银行是金融风险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基本的经营准则,就是要对存款人负责。”

- · 沪指跌破3200点 短期注意风险 | 2009-08-12
- · 汇控增持印尼经济银行股权 | 2009-08-12
- · 东亚银行计划明年上海上市 | 2009-08-12
- · 浦发银行: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年内不存在加息可能性 | 2009-08-12
- · 光大银行上半年净利34.3亿 | 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