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银行业:逆境中的变革(2)

订阅
2009-08-19
程志云

在微观层面,银行家们同样不乐观。

他们发现在上半年激烈的放贷竞争之后,商业银行在好项目资源上出现了缺口。由于上半年竞争得过于激烈,很多央企项目上,商业银行利率下浮得都很厉害,基本上都是赚了吆喝不赚钱的情况。

“下半年我们不得不开拓中小企业和农村市场,从而实现信贷的软着陆。”一位大型银行授信部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迅速扩容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另一个隐患——利率市场化。

对于企业而言,间接融资成本高,程序复杂,能直接融资尽量直接融资。但这带给商业银行巨大的威胁。

以首钢为例,7月6日,首钢总公司发行5年期60亿中期票据,发行利率为3.85%,而央行规定的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76%,即便下浮10%,依然高企在5.2%左右。

一位大型商业银行信贷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客户大都是大型央企、地方融资平台或者是大型的民营企业等。这些企业对银行的议价能力也非常强,他们如果集体出走对大部分商业银行的打击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

“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确了,留给我们的时间最多还有2年左右。”上述那位银行授信部人士说。

“看不见”的变革力量

有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业最需要提升的是风险控制与经营效率两个方面的能力。

据悉,中国银监会要求到2010年,中国所有的银行都应满足BaselII合规性需求。这意味着中国8000多家银行实体机构和124家城市商业银行都需要加大风险管理系统投资。

然而,由于缺乏数据和数据不完整,中国的商业银行无法直接将目前全球通用的解决方案应用到他们的系统中。另外,令问题更复杂的是,中国银行系统对风险的评估是基于行业知识,缺少类似于西方银行的历史交易数据支持,这就需要开发量身定制的本地化解决方案。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建设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以便可以从银行的不同系统中收集信息,并依据某种风险评估流程来分析信息,优化信息,以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该系统涵盖信贷、运营和市场风险管理三大领域,运用数据清理技术来提高数据质量,并在风险管理中充分考虑银行领域的知识和中国特定的金融市场特征。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国内商业银行的后台营运中心的系统整合也在进行中,以提高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效率。

商业银行未来将通过在省或国家层面上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并将批准或审计流程及客户互动较少的后台活动进行集中自动化处理,银行分行员工的工作量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可以着重关注销售和市场营销活动。传统上通过ATM、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不同的渠道提供的众多功能可以整合成一个自我服务的柜台,设置在分行里,客户可以不必在柜台排队而进行自我服务。

理想状态下,不同数据库的数据可以被整合成一个单一的客户视图,它可以满足银行不同领域的各种应用程序对访问客户信息的需要。不同客户界面渠道的后台流程和IT应用程序也同样得到整合。这样,后台作业的集中保证了各个分行执行统一的标准审批机制,单一的客户视图也可以帮助银行发现某个客户的非正常交易。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坏账机会或者其他风险。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