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花旗力量式微 广发行“涉外恋”后续

订阅
06:54
2010-01-04
李保华 申兴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保华 申兴 从当初强势介入并垄断管理权,到两年后被逆转,花旗如今在广发行的日子颇为艰难。

香港投行界一位资深人士透露,“受金融危机冲击,花旗集团本身需要资金,入股广发行后业务开展不如预期,花旗一直有转让的想法。据我了解,新加坡的一家政府主权基金有意接手”。

虽然广发行和花旗都没有正面回应甚至否认退出,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似乎成了一桩“不幸的婚姻”。

花旗角色蜕变

2007年9月,广发行行长办公室高级顾问郭小平发表了批评花旗垄断该行管理权的言论,将花旗和广发行推上了风口浪尖。

郭小平当时称,花旗以20%的股份垄断了广发行100%的经营管理权,广发行正沦陷为花旗的分行。

2006年11月,花旗通过一年半的复杂竞购程序获得广发20%的股权。

随后,花旗强势介入广发行管理层,包括郭小平在内,数名副行长负责的核心业务被11位来自花旗的高管接管。行长张光华选择了离开。

不过,花旗掌控管理权不过两年,形势便急转直下。

2008年7月,随着担任广发行董事长10年之久的李若虹离开,副行长王新被捕,广发行正式结束了“花旗时代”。据悉,按照广发行当时发展规划,李任期尚未结束,而王新被捕是来自新股东的举报。

李若虹辞职的当天,“空降”的董建岳接任了董事长的位置。董建岳曾在中国银行的不同管理职位工作过11年,据悉在执掌中行辽宁分行的5年期间,成功地使该行从亏损16亿元到盈利21亿元,一举成为中行的明星。在履新之前,董建岳在中央党校学习一个月。董建岳与政府和监管高有良好的沟通。

董建岳到来前,有5名花旗的高管已经从广发行离开。广发行的内部人士回应说,外籍高管的离开是花旗内部的正常调动。

“与李若虹走的平衡和中庸路线不同,董建岳非常强势、务实而且雷厉风行。”一位接近广发行人士透露,董建岳的强势一举扭转了郭小平所称的 “一无行使时间限制,二是协议规定上述管理权变更需股东大会79.9%比例以上通过,这事实上导致广发行管理权被牢牢控制在花旗手里,无从变更”的局面。

广发的一位高层说,董建岳在入主广发后不久曾表示,不想现在就天天去打高尔夫。

最近,郭小平对本报称,董建岳是真正想做事的人,不管是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希望努力把广发行做好,“我觉得现在广发行总体充满了希望”。

一位曾在广发行工作近十年的离职人士表示,现在花旗在广发行的话语权非常弱,主要是中外股东的思路不太一样,而董建岳又管得非常具体,导致花旗方面处于架空状态。“花旗主张广发行应该继续做民营企业业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而董建岳入主后,希望能抓大客户、大国企。”

“董建岳来后的感受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狠抓存款。”广发行广州分行的一位员工说,作为监管的重要指标,存款一直是商业银行的核心。

“董建岳是广发行上市最积极的推动者。”上述广发高层说,他来了颇有大干一番的想法,毕竟上市募集资金补充资本才是最快做大做强的王道。“早在董建岳强势介入之前,花旗就已经从战略投资者的角色开始蜕变,顺水推舟地迁就了中方的想法。与花旗刚开始注重基础投入不一样的是,现在花旗巴不得早点上市”。

广发行另一大股东中国人寿与花旗的方向刚好相反。“花旗现在推动上市是因为对现状不满,从战略投资者向财务投资者转变,本来作为财务投资者的国寿,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像战略投资者。”上述近广发人士透露,“平安布局深发展后,平安作为国寿的老对手,国寿更希望在广发行中谋取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曾表示,希望真正控股一家成规模的银行。

广发行内部人士透露,国寿和广发在战略合作方面得到明显加强,并在银保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国寿的产品也早已摆上了广发行的营销渠道,双方的高层交流明显增多。

怎样的婚姻?

现在的广发行外籍高管除了辛迈豪外,上述资深广发行离职人士透露,当初来到花旗的高管现在只剩下副行长兼风险管理主管岱默奇和个人银行总监林文和了。

早在董建岳的到来之前,就已经有五位花旗方面的高管从广发行离职。广发行的内部人士说,来自花旗方面的顾问有很多依然还在。

“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行业,投资方仅仅对被投资企业实施简单的战略管理与财务管理,不能够改变被投资方的经营实质,所以,这一行业的投资者注定要深度介入被投资方的运营管理,这是业务性质决定的。因此,如果花旗试图改变广发,必然要从管控模式的重构入手,必然要介入业务的设计与经营,而这就需要花旗有实质性的经营决策权。”研究机构银联信曾分析,“但是按照其目前的持股比例,磨合将需要很长时期”。

花旗和广发行的合作有些注定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解决的,“花旗曾经希望对广发行的IT系统全面升级,购买价值几个亿的IBM系统,但中方股东认为这可能导致广发行的核心财富——客户资料全部流失给花旗,没有同意这个建议。”上述广发行离职人士说。

因遭受金融危机重创,花旗股价一度暴跌到只有97美分。此前市场传言花旗准备抛售浦发银行的股份被花旗澄清。

“现在连平安并购深发展的事情都还没批,花旗当时是作为战略投资者进来的,如果想出去估计也不会那么顺利。”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说,监管层对金融业整体都是采取谨慎态度。

花旗中国的相关负责人称,花旗并没有出让广发行股权的想法,“我们与广发行的合作一直非常满意”。

一位业内人士说,花旗现在需要的是一家可控的银行,利用其网点来推动零售业务,但是广发行的几大股东势均力敌,花旗进一步增持广发行也受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限制。

接近广发行人士也透露,正是对广发行的不可控,花旗对广发行也仅仅是在输出管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合作来体现协同效应。

花旗银行中国董事长施瑞德亦表示,“浦发行和广发行不是花旗 (中国)在华产品的销售平台,Michael(辛迈豪)并不向我汇报”。

JP摩根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区行政总裁许立庆认为,对于目前的国内外资参股或者控股的金融企业来说,只有股东间有一致的想法,管理层有热情,公司才可能成功。

许立庆认为,出问题的往往是公司治理环节。“和字难写,不和的理由有很多种。就像婚姻,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