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董事长:利率市场化将冲击中小银行(1)
胡蓉萍
07:51
2010-03-18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蓉萍 幸运地躲过了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随着国内及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国内金融业有望迎来另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不过,挑战也在,大量信贷投放后银行资产质量隐忧,保险业的粗放式增长,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挑战等都在考验着各类金融机构。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金融高管系列访谈”,从高管们细解各自的发展战略以及应对各种挑战的策略中,或许能一窥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脉络。

中国有156家中小银行,总资产规模已超过17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22%以上,是中国银行业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关系到“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但在中国现有的政策环境下,中小银行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面临着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即便是中小银行公认的领跑者北京银行,也依然认为应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政策扶持,从而促进中小银行健康发展。就此,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接受了本报的采访。

中小银行是“弱势群体”

经济观察报:怎样看待中小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地位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闫冰竹:数据显示,2008年城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达71.16%,远高于大银行的45.07%;中小银行平均每个网点贷款支持的中小客户数量普遍是大银行的5倍以上。中小银行已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源泉,成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中小银行的建立与发展,通过“鲶鱼效应”激发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也为居民享受更多优质金融服务、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提供了便利,在深化金融服务层次、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化解地区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作用。美欧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大型银行具有系统重要性,而数量众多、扎根实体经济的中小银行同样是稳定金融、促进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济观察报:怎样评价现阶段国内中小银行的生存环境?

闫冰竹:目前中小银行仍然是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处于被歧视、被排挤的弱势境遇,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一些大企业和部门对中小银行仍存在偏见,存在针对中小银行的歧视性存款规定,造成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在我国缺乏支持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相关配套政策。由于中小银行服务对象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存在发放贷款成本高、承担风险大等现实困难,但尚未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

更为严峻的是,在新一轮经济振兴计划下,大小银行资源差异导致存贷款非均衡分布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的竞争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对发挥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的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特别是,随着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利率市场化成为必然趋势。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小银行形成致命的冲击。

此外,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地位较低,致使人才、客户流失严重,都是中小银行在实际经营中碰到的现实问题。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