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经济观察报:一季度GDP增长达到了11.9%,引起了市场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你认为现在资产市场上的泡沫化现象是否严重?
李晶:过热现象在有的行业是存在的,但是不能总体一概而论。有些行业像钢铁、铝等产能过剩,所以虽然需求旺盛但是价格提不起来,高端房地产市场有时候房价确实和收入水平不匹配,中国政府4月15日宣布购买二套房首付不得低于50%,表明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价格方面的决心;同时,决策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收紧银根,我们预计,央行在第二季度会加息,三季度可能还会提高利率;人民币可能会逐渐升值,最重要的是结构转型,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改成消费拉动。中国现在的储蓄量很大,储蓄搬家现在也非常明显,大家把钱从银行取出来去投资,去消费,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经济观察报:目前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大,你认为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着较大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李晶:一季度大宗商品进口的量和价格一直非常强劲。从铜矿、铁矿石到石油,进口量完全超出市场预期。六个月以前,大家都认为2009年中国的进口量很大,第一季度应该会出现小小的回调,但是没有。这表明中国内地对大宗商品的需求非常强;第二也表明大家有通货膨胀预期,想尽早地购入大宗商品,有囤积的现象。
中国的经济复苏还是非常快的,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PPI和CPI有些差距。PPI高的原因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CPI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中游、下游的产品还是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
现在看来,整个产业链当中,上游表现最好,中国缺的东西要买,石油、铜、炼焦煤等等,缺的东西价格一定会上涨。但是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不大,传导没那么快,中游下游还存在产能过剩,汽车市场需求这么旺盛也没看到汽车价格上涨,钢铁价格现在小幅度的增长,但是跟原材料价格的增长无法匹配。
经济观察报: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时间窗口如何选择?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是否会造成较大的冲击?如何看待中美现在就汇率问题进行的博弈?
李晶: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几乎不可能,小幅升值是可能的,每年升值的幅度可能在3%-5%之间,时间窗口预测在二季度。人民币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在升值,盯住美元是暂时性措施,现在金融危机告一段落了,人民币可以恢复小幅升值的趋势,这对经济转型是有好处的。
出口企业非常灵活,在现在非常困难的外围经济情况下他们已经在想尽办法维持利润率,转内销或者是转型为更高端的产品,所以我觉得受小幅升值的影响不会太大,而且升值可以控制输入性通胀,提高中国在海外的购买力,这都是有益的。
小幅升值对中美贸易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就是减少政治压力,经济上的影响微乎其微。
人民币升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个长期的过程,最重要的就是 “再平衡”,把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转向消费,未来十年可能由出口拉动改为消费拉动,促使经济的转型。总体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评价中国与美国资本市场今年一季度的表现?
李晶:一季度全球市场跑赢中国市场,二季度则会相反,A股会有更良好表现。
1月份到3月份A股市场没有任何表现,在全球是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现在,我对A股市场相对乐观。一是在4月份融资融券展开之后可能会推动更多的资金到股市投资,对大盘股是有好处的,其次,所谓的不确定性、融资压力等坏消息已经被市场消化了。
美股市场表现非常优秀,是早于经济的复苏,而且企业的盈利情况今年也会是比较好的,所以我觉得短期内市场表现比较好,第一季度的业绩和去年比要好多了,这是支持股市上涨的动力之一。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好,大家对今年的信心比去年有所恢复。
1 | 2 |
- 商务部人民币压力测试结果:企业可承受人民币升值不到2% 2010-04-17
- 张明:绿色转型知易行难 2010-04-09
- 盖特纳访华是一步阴棋 2010-04-09
- 美国新老财长齐访北京 人民币汇率问题仍无定论 2010-04-08
- 人民币被低估? 201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