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业绩与股价背离 银行估值继续承压(2)
程志云
08:40
2010-05-03
订阅
 1  |  2 

据相关人士称,在这一轮银行股的暴跌中,还有不少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做空中获利不少。

不过,赵庆明同时认为,去年大盘跌至2700点附近的时候汇金公司曾经持续增持三大行。而现在距离这个政策底线已经不远,这也意味着银行股下跌空间不大了。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向好,2009年商业银行以量补价的冲动还并未导致不良贷款大幅增加。

根据光大证券的压力测算,在房价较目前水平下降30%的假设前提下,行业不良贷款率由于按揭贷款质量恶化大约上升15个基点左右,信用成本率大约提高8个基点,而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将下降2.75%。

光大证券认为,由于市场对地产政策及其效果仍在观望中,且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结果或需等到3季度才能渐趋明朗,行业估值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被压制。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大,银监会的政策则属于提前挤泡沫,从目前清查的结果来看,风险都是可控的。而且,商业银行从前年就开始提足拨备,预计宏观经济不走坏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坏账。”一位接近银监会的人士称。

不过,一位资深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虽然银行利润始终不错,卖方研究员不停地唱多,基金也一直重仓银行股,不过大部分市场投资者并不买账。“深层次原因就是投资者对这种粗放型经营的利润增长模式并不认可。”他说。

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称,2009年中、工、建三大行共计实现净利润3170亿元,同比增幅逾18%看似成绩喜人。不过反思银行为了保民生和以量补价放出的接近10万亿天量贷款,成本其实并不小。

“一方面,银行业普遍资本充足率接近红线,需要在内地和香港的资本市场融资3000亿元;另一方面,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都面临难以预料的坏账风险,这些风险从识别到化解也需要花费不菲的成本。”该人士称。

不过,商业银行业也在开始进行转型。接近银监会人士告诉记者,从一季报体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向好给银行业带来了不错的利润,也留下了难得的消化存量信贷风险的良机。

“在监管层对信贷节奏的严格控制下,银行业对信贷的议价能力在提升,对资本消耗的速度显著放缓了,不少银行转而大力发展手续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而且收效不错。”他说。

不过,中国银行业整体上仍然依赖利息收入,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