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重启有利于中国经济整体利益 短期面临升值压力
胡蓉萍
08:58
2010-06-21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蓉萍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宣布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分析师称,汇改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但期内人民币仍面临升值压力。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央行19日晚间发表公告称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紧接着,央行新闻发言人在20日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就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行了公告和阐述,在肯定2005年以来汇改成绩的同时,强调“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同时表示会力求将汇改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最小化。

“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政策组合的一部分, 中国的汇率政策安排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符合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发给本网记者的邮件中表示。

央行:时机合适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此次汇改重启的主要内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央行认为当前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有利时机,理由之一为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其次是中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得这一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

比如目前中国进出口渐趋平衡,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显著下降,今年以来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这被央行认为是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

央行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浮动汇率可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同时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货币政策不应该也不可能继续‘外包’给美联储。”王庆认为。

与此同时,央行承认,重启汇改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就在19日当天, 盖特纳在华盛顿发表声明表示乐见中国放宽汇率弹性的决定,积极地实施这一决定将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和均衡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他说:“我们很期待与中国在20国集团(G20)内和两国间持续合作,以巩固经济复苏。”

卡恩当日也在IMF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表示“非常欢迎”中国的这一决定,他认为,人民币更具弹性将帮助提高中国家庭收入,并刺激投资转向服务于中国消费者的领域。


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在5月19日发表的一篇主题为欧元和欧元区经济走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报告中表示:尽管最近欧元的走弱,人民币的重新估值仍然是一种政策选择,预期在5 月24日中美战略对话开始之前,人民币不会立即升值,但摩根斯坦利仍然坚持6、7 月份是最有可能发生这一事件的“机会窗口”。

摩根斯坦利认为,6 月26-27日在多伦多的G20 峰会之前出台相关政策的可能性较大。从战术的角度来看,该机构认为在目前市场对人民币重新估值预期较低的情况下出台更为合适。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中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事实上也使得中国经济较快的实现稳定和复苏。

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很显然,央行也考虑到了汇改重启带来的汇率风险,希望依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使得汇改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最小化。


因为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前述提到的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经显著下降,央行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此外,央行认为我国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也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相比并无太大偏差,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

尽管如此,央行依然强调要采取措施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可能性;要坚持使人民币汇率的有序浮动有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但不是针对与特定国家的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汇率管理和调节中要注意采取渐进方式,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的时间,使企业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影响,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保持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引导就业更多向服务业转移。最后央行强调要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防范热钱大规模流动给国内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冲击。

央行还重点分析了汇率变动对企业以及就业的影响,在主要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当代国际货币体系下,出口企业必然要面对本币与其他各种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动。

央行相信,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较多的企业已具备积极调整和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能力。央行新闻发言人举例表示,从我国2005年汇改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前的实际情况看,出口年均增长达23.4%,包括纺织、轻工在内的汇率敏感行业仍保持增长,并未出现显著亏损和关停。

央行再次强调汇率浮动带来的益处,如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将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结构调整过、有利于增加就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就业、银行不猛也将有动力进一步邪乎企业管理汇率风险、促使出口从简单加工转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有利于优化资源在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间的配置,这些在央行看来有利于增加将就业。

但王庆认为从短期市场供求关系看,人民币汇率恢复弹性后,仍将面临升值压力。不过,他也强调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因重要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从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看,人民币“硬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成为中国“重商主义倾向”的外贸政策象征。很多国家以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为理由,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设立各种贸易壁垒。

“一个开放、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系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其重要性远高于靠货币价值的低估来提高竞争力以增加几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如果当前的汇率安排使这一体系受到威胁,中国有必要就此展现其灵活性和务实性。”王庆表示。

和央行观点一样,王庆也认为从当前“调结构”的政策取向看,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助于实现人民币汇率真实有效升值,从而使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更加合理,这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使之不再过度依赖外需作为增长动力,实现向内需和非贸易部门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从更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看,恢复人民币汇率弹性,是实现货币政策相对独立且有效的前提。

他认为要实现尊重市场机制和“调结构”政策取向的有机结合,正确的价格信号至关重要。同时,这样做也有助于减少外汇储备资产的积累,从而降低由于主要储备货币贬值而产生的国民财富的损失。

在20日的答记者问中,央行还同时表示,希望与其他政策配合来实现机构调整和优化,此次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会增加银行办理外汇兑换业务的成本。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