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韩渃凡 中国人民银行5日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不容忽视,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央行报告显示,在各项措施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截止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季度末低4.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季度末低5.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回落,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季度末低3.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增速逐步回稳,投放节奏更趋均衡。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增速比上季度末低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少增2.7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幅回升,6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7%,比年初上升0.32个百分点。
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6月末,人民币汇率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295个基点(折合0.43%),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122个基点(折合0.18%),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909元。
央行称,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也不容忽视。受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各国政策退出较为谨慎,全球货币条件比较宽松,富余资金可能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当前国内劳动力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都有可能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
预计未来中国整体经济将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且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外汇资金净流入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但不排除一定情况下外汇资金集中流出风险。
报告还指出,银行业资本约束机制有待强化,资本运用效率亟需提高。一是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创新,强化银行主动管理资产负债的能力;三是要继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经济资本管理,健全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占用的平衡关系,实现资本对资产的有效制约。
下一阶段,央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安排好全年贷款投放的进度和节奏。
央行同时表示,将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积极、稳妥地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等。将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加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 央行报告: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2010-08-06
- 央行等六部委发文 黄金市场酝酿巨变 2010-08-04
- 四大行7月人民币贷款增速回落 新增2360亿 2010-08-02
- 易纲称人民币可兑换没有时间表 2010-08-02
- 央行称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 20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