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转为公司贷款 地方融资平台分四类处置
程志云
2010-11-24 07:12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程志云 两年来一直困扰着商业银行和银监会的 “化解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课题”终于进入到最关键的环节。

一位商业银行负责地方融资平台业务人士告诉本报,银监会已经制定了相关规则,下一步商业银行将按照现金流覆盖情况把融资平台贷款分成4类处置。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将转为正常的公司贷款,而现金流无法全覆盖的平台贷款也要制定清收时间表。

“年底前,银监会也要将分类之后的平台贷款纳入监管报表体系内进行统一监测。”该人士称。

四种分类

记者了解到,银监会此前已经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现金流覆盖比例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划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四类风险定性。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记者,通过清查,银监局已经对地方融资平台建立了台账。每一笔平台贷款都有明确的名单、贷款金额、还款方式和来源。

“尤其是对现金流的核算上,例如,对于土地收入返还,只有平台企业确实拥有土地所有权证的土地所产生的土地收入返还才能计入净现金流收入;对于股权收益,只有平台企业名下股权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才能计入净现金流收入。”他说。

目前,各商业银行在银监会要求下正在分别建立平台贷款台账并定期报送制度,自2010年12月起纳入监管报表体系进行统一监测。

在此基础上,银监会近期要求各家商业银行根据现金流覆盖的情况将平台贷款按照 “可整改为公司类贷款”、“保全分离为公司类贷款”、“清理回收”、“仍按平台贷款处理”4种方式进行分类处置。

上述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其中,现金流可以全覆盖的平台贷款整体划转为一般公司类贷款。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商业银行在与地方政府充分沟通与协调,确定名单、明确风险承担与问责机制,要逐步关注整改进展和贷款要素的合规性。确保存量业务能够按照协议约定及时、足额偿还。

第二类保全分离为公司类贷款和第三类清理回收类贷款须设定处置时间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各级分支机构应拟定保全分离和清理回收工作推进时间安排表。通过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新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来补足现金流,或是通过追加股权、土地等合法足值的抵(质)押品以及直接收回等方式,严格按照时限要求完成各项工作。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要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及时监督掌握贷款处置进展。

最后一类仍按平台公司处理的贷款要实施严格监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做好不再承担融资任务的平台转轨改制工作,逐户明确地方政府的还债责任。对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本息的贷款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制定还款计划并落实还款措施。必要时应督促地方政府追加风险缓释措施或逐步收回存量贷款。对于不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项目没有足额资产抵押和现金流的,严禁新增贷款和授信。

“而按照银监会要求,平台贷款即便转化为一般公司类贷款依然要进行严密监控。例如,要定期开展抵押品价值评估、持续、动态测算贷款项目现金流状况等等。尤其是,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主动协商修改原贷款合同中 ‘整借整还’的条款,督促平台公司在项目建成之后贷款应进入还本期,原则上每年应至少两次等额还本,有的小额贷款可以争取做到每季还本、利随本清,以实现风险的准确暴露和稳步缓释。”该人士称。

与地方政府会谈

实际上,不论是对贷款的分类处置还是回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和地方政府以及平台公司坐下来一起会谈,协商平台贷款的整改和处置方案。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平台公司还是比较积极的。因为平台贷款问题不解决,也影响到了他继续通过金融机构融资。

“比较麻烦的是一些准公益性的贷款平台,项目现金流确实是比较差,地方政府又是吃饭财政,不愿意向平台里边注入土地等资产。”该人士称。

在和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的会谈协商中,银行业协会悄然走到前台。

未来,将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以及地方银行业协会牵头商业银行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贷款组建债权人联席会,定期与地方政府以及平台公司进行集体约谈,共同协商化解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

而银监会则负责组织现场检查,部署各派出机构对平台贷款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现场检查,重点是平台贷款统计是否准确、全面,风险定性是否正确,分类处置是否到位,新的平台贷款发放是否合规等。

根据媒体报道,截至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66万亿元,其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2万余笔,涉及金额约2万亿元。

据披露,依据清查结果,第一类能够依靠项目现金流偿还本息的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4%;第二类是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必须依靠第二还款来源覆盖本息的贷款,有4万亿元左右,占比约50%;第三类贷款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本期偿还有严重风险,例如贷款挪用和贷款做资本金,占比约26%。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记者,与2009年全年比较,今年1-6月份平台贷款新增额占全部贷款新增额的比例下降了约三分之一,6月末平台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总余额的比例也比年初有所下降。而且,从目前自查清查的情况看,多数平台贷款项目能够产生稳定、充足的现金流。通过督促银行业机构采取项目剥离、公司重组、增加新的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追加抵押品等多种手段措施,部分贷款的风险状况也将会得到进一步化解。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贷款是在项目审批时期就发放了,这种类型贷款要把手续补齐;还有一些还款来源没有落实的贷款,就要求平台公司落实抵押担保;还有一些平台公司负债率过高,就必须要让地方政府再注入优质资产。总之,目标就是要在12月底把地方融资平台打造成现金流充足的平台,要能够现金流覆盖贷款本息。”他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