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前11个月电子票据承兑逾300亿
欧阳晓红
2010-12-21 07:51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从提交申请转贴现到贴现款入账,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而纸质票据的办理最少需要1至2天,电子票据无疑是未来票据业务的发展方向;那么,谁是先行者?

近日,记者从工行获悉,该行办理的电子票据承兑金额已超过300亿元,电子票据贴现金额也超过270亿元,贴现金额居国内同业首位;已形成包括电子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在内的完整电子票据业务产品线。

据悉,工行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电子票据业务支持系统。例如该行依托系统推出的网上电子商业汇票产品,可以通过工行的企业网银渠道受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实现了电子商业汇票从签发承兑、背书流转到托收入账的全程电子化操作,并可以进行资金的实时清算和对业务信息的实时查询,票据业务的处理效率得以提升。

与此同时,“工行的电子票据业务处理采用电子签名和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能有效保证电子票据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增强了业务的风险防控水平。”工行方面表示。

工行有关负责人说,在去年电子票据系统投产当天,工行票据营业部就与同业共同完成了国内首笔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转贴现交易,从提交申请转贴现到成功办理转贴,再到收到贴现款入账,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比起传统纸质票据最少1至2天,效率倍增。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工行今后将继续致力于电子票据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大力拓展电子票据市场。

事实上,由于传统的纸质票据交易始终未能摆脱效率低下的实物交割模式,存在携带安全性较差、背书转让要求严格、流转交易不便等情况,伪造、变造票据和遗失、损坏票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票据的进一步应用。鉴于此,去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电子票据系统作为票据业务的电子化交易平台。

就此,工行负责人介绍说,与之相反,电子票据是以数据电文形式签发、流转,并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的票据,与纸质票据相比,具有流转高效、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交易方式多、业务成本低和存续期限长等特点,对于杜绝伪造、变造票据案件,降低企业结算成本、提升结算效率、控制融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电子票据代表了未来票据业务的发展方向。”这位工行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前10个月,工行票据营业部实现利润8.49亿元;10年来,工行票据交易量累计超过6.5万亿元人民币,累计盈利达68.80亿元。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