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幽灵徘徊央行池边(1)
欧阳晓红 孙健芳
2010-12-22 07:09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孙健芳 央行还是有些被动了。

自两个月前意外公布加息之后,眼瞅着11月CPI5.1%的增速达到年内高点,央行另一只加息的靴子却迟迟未曾落下。

知情人士说,在决策层内部,暂不加息是“因为加息导致热钱涌入”的观点占上风;倘若忽然某一时点加息了,则说明另一派意见胜出。

热钱到底有多少?影响有多大?10月份骤增的5190亿外汇占款把业界震动了;机构预测11、12月热钱持续流入,如果是堰塞湖,央行的“池子”会捉襟见肘吗?

据透露,目前央行常用的有三种对冲方式:加大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渐进式本币升值;宏观审慎管理(加强资本管制)。三管齐下,均衡施之,否则单一成本过大。

不过,“央行是需要一些神秘感的,世界上没有哪家央行可以做到完全透明。”一位央行接近人士提及有助抵制热钱的预期管理时表示。

央行的“池子”

无疑,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背景下,具升值与加息预期的中国继续成为国际资本目的地。

“对于资本流入,所有新兴国家央行的应对之策都是三种,中国也不例外,如干预外汇市场;人民币渐进式升值;加强对宏观审慎管理 (资本管制)。”一位央行接近人士称。

其实,上述三步曲也是中国面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短期对策。据透露,央行现阶段的做法是三管齐下,否则,单一使用的成本过高。

而央行中长期目标是结构调整,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大汇率弹性;推进经济结构改革,扩大内需;逐步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其次是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就此也有近期与中期目标,前者是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投资,后者是人民币实现基本可兑换,并作为SDR定值参考货币,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等。

“走向一个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让人民币国际化。”则是中国的长期目标。

但某种意义上,央行的短期目标或“有悖”于中长期目标,比如宏观审慎管理的潜台词是资本管制;而中长期目标则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

的确,央行“行径”总是令人捉摸不透,包括“池子”概念也有些模糊不定。

12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解释其“池子”是指外汇储备,一部分保证进出口支付使用,一部分供预备外资企业投资的分红使用,还有一部分是让热钱进入,然后再进行100%对冲,使之在总量上不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而此前,业界理解的“池子”是可以吸纳流动性,即“蓄水池”的概念。在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看来,外汇储备与“池子”是同义语-已经是满的,如何吸纳?

一位股份制银行行长称,这是因为周小川站在更高的层面去诠释资本流入与政策目标。

与此同时,周小川对外坦言,中国经济面临着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但他表示中国可以吸收因热钱流入带来的全部流动性。

国际货币评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雨露说,中国固然可以吸收全部的流动性,但取决于央行的对冲能力。

而就回收流动性而言,央行主要依靠 “发行央票与上调准备金存款利率。”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央票回笼功能基本失效。

就此,一位中信银行高层说,央票不会失效,如果真要回收的话,力度还可以很大,比如通过改变市场价格去实现调控目标。

一位央行人士称,目前仍有较大的上调准备金存款率空间来回收流动性。今年央行已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8.5%,以央行最近数据,金融机构11月底人民币存款余额70.87万亿元计,目前已冻结资金13.11万亿元。

广发证券预期本轮准备金率调整上限为20%,这意味着还能回笼1万亿的资金。

但一位决策层接近人士称,并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限一说;此次调控的依据不是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余额,而是外汇占款的投放,换言之,投放了多少流动性就要收回多少,旨在消除流动性膨胀导致的各种问题。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