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再融资 请让市场来裁决银行家的脸
程志云
2011-01-19 07:22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程志云 在经过2010年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艰难的首次发行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数千亿元的融资后,仅仅是在2011年初,资本市场就来了商业银行的第二轮再融资计划。

16日,农行宣布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次级债券用于充实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7日,兴业银行宣布,拟向银行间市场发行不超过150亿元次级债以补充附属资本。同一天,民生银行也宣布将定向增发不超过47亿股新股,发行价格为每股4.57元,募集资本近215亿元。

如果再加上深发展打算申请发行的深发展不超过65亿元的混合资本债,那么4家银行融资规模就达到930亿了。

“又是上千亿的融资计划,银行每年没完没了的从资本市场上抽走流动性,股市怎么受得了?”自从上周以来,这是无数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和股民愤怒的质疑。

证券市场上,上证指数从17日开始迎来了新一轮的下跌。“尽管这一轮下跌主要是源于央行上调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过再融资无疑也是重要的负面因素之一。”业内人士称。

一些媒体甚至指斥某些银行家的再融资是食言应该脸红道歉,挑动了公众的神经,一时间整个市场喧嚣纷纭。

尽管如此,银行家们真的应该为再融资承担责任吗?

实际上,监管层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2010年逐步完善。按照监管层的要求,新的资本监管制度自2011年开始实施,具体标准是: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6%8%,用于压力时期吸收损失的留存超额资本要求为2.5%,用于抵御信贷过快增长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积累的反周期超额资本区间为0-2.5%,除此以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计提的附加资本为1%.

监管层提高对商业银行资本的要求是为了应对在经济困难的周期下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贷款的风险,不过这一要求的实施也打乱了商业银行原有的再融资计划。商业银行为了达到监管层的要求而不得不向资本市场“求援”。

为此,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只得无奈的表示:如果不融资,就等于不遵守纪律,银行就没法开门。

为了防止金融市场的声讨,几家商业银行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相对温和的融资方式。例如,农行、兴业和深发展都选择从债券市场融资,而民生银行也是向几位股东定向增发,避免了从股票二级市场上圈钱。

尽管如此,整个资本市场上依然是风声鹤唳,骂声不断。

然而换个角度不难理解,实际上商业银行不停的再融资有其必然性。一方面,中国国内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依靠信贷,时至今日,尽管资本市场在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依然是接近110。诸多缺少直接融资渠道的公司还是要靠银行贷款得以发展壮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要保证GDP增长在8%以上,没有银行信贷的支持是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近年来的利润一直相当不错。

刚刚发布的年报显示,光大银行2010年实现净利润126.78亿元,同比增加65.88%;而兴业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为185.28亿元,同比增加39.50%。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在股本快速扩张的同时还是基本上保持了利润增长,不良贷款也基本控制在低位。股价却始终处于价值洼地。

为什么不让市场来做判断呢?实际上就在民生定向增发公告之后,市场上已经有机构高呼“产业资本抢筹,银行股大底已现”。毋庸置疑的是,如果银行家们拿不出有说服力的业绩,资本市场是随时会还以颜色,打的又岂止是他们的脸?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