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2-29
程志云 段寅燕 赵红梅
订阅

招行掀动“事端” 商行对决企业现金管理

程志云 段寅燕 赵红梅 谁能想到,一两百万的现金管理软件可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数百亿的生意经呢?

岁末年初,又到了商业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展开营销大战的时刻了。

招商银行成立了股份制银行中的第一个作为总行直属一级部制的现金管理部;某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广告占据了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各家银行纷赴旅游胜地召开现金管理论坛,除了招待那些给他们带来利润的大型企业的财务主管们,也趁机对这些大客户进行再教育……

尽管如此,银行家们发现,最终影响企业决策者们如何运用他们数千亿甚至上万亿资金的决定因素,却很有可能是这家企业使用着怎样的现金管理软件。

资金软件商引起的波澜

最近,北京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现金管理部经理张女士接到一个大客户的电话。这家大型钢铁集团财务公司负责人要求银行和一家名为 “九恒星科技”现金管理软件公司的产品进行对接。财务公司要通过这种现金管理软件来监控钢铁集团下属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资金动向,并进行集中运作。

这个事情引起了张女士的注意。她发现,近两年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

通过和同业的交流,她发现,在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者集团财务公司已经有不少开始使用这家小公司的现金管理软件。

“企业集团会把这些分散在各子公司银行账户的资金集合起来购买某个银行的理财产品,这对于多数商业银行而言可能不是个好消息。以往,这些企业集团的资金分散在各个银行里,仅仅体现为活期存款而已,而企业集团若需要大笔现金时还要再向银行贷款,银行无形中赚了大笔的利差。但现在这些企业的钱会被抽走不知道会买哪家银行的产品。总之,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张女士抱怨。

更令这些银行家吃惊的是,这些第三方的软件公司还潜在改变了企业集团资金运用的游戏规则。以往为企业集团服务的结算银行会提供一整套的现金管理方案和公司理财产品,企业集团通常会欣然接受;而现在,这些软件公司将企业的需求拆细向商业银行招标。在激烈竞争下,企业节约了财务费用,而商业银行的利润却已经寥寥无几。

2007年九恒星科技销售额是2100多万,净利润是800多万。在九恒星科技的客户名单中,大型央企有21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有31家。

“这本来是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一部分,但现在,这些资金软件公司通过为大型央企建立现金管理系统,深度介入了企业财务,掌握了大型央企的资金运用需求。因此,他们某种程度上成了企业购买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的中间商。这令商业银行十分被动。”张女士说。

“平台”之争

不仅是张女士,招商银行现金管理部的银行家们也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1年前,招商银行就开始推出跨银行现金管理平台,也就是CBS系统。所谓CBS系统实际上就是一种企业现金管理软件。招商银行现金管理部经理张鹏介绍,这套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集团管理集团内部的现金流,又兼顾对所有银行进行结算。

与现金管理软件公司的产品相似的是,招行的CBS系统同样并不排斥其他银行。

“相反,我们的系统有接口可以和其他银行主机进行对接。我们碰到的大部分银行都会合作,一些中小银行甚至会结成战略联盟。因为大型企业不可能只和一个银行合作,信贷也不会是一家,只有合作才能拿到业务。”张鹏说。

目前,招商银行的CBS系统针对不同的客户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是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或者集团财务公司。这种客户数量少,但规模极其庞大,旗下动辄数十个分公司或子公司,他们需要了解自己下属公司每天的资金情况。这些公司对银行是最有价值的,如果我们能够提供我们跨行现金管理系统这种附加服务,帮助他们节省财务费用,他们就会与银行在其他业务方面有更紧密的合作。中远曾经有一个简单的估算,去年投资了几百万试运行之后,整个集团财务成本减少了20%-30%左右。

其次,是针对一般的大型企业,包括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等。这也是我们招商银行的基础客户。

第三类是中型企业,他们的需求有限,仅仅是解决一些跨行资金查询的需求。

为了与现金管理软件企业竞争,招商银行已经开始和软件公司来合作。例如与金蝶。“一方面他们自己有一些客户源,他们的Erp产品和我们的现金管理系统可以合作没有冲突;另一方面我们这些产品也的确需要有人员进行后续服务。”张鹏说。

据了解,一年来市场对招商银行的CBS系统反响很热烈。截止目前,已经有上百家集团性企业开始和招行合作。包括中远、一汽、兵器,招商局,上实集团、蒙牛等著名的企业。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公司部高级经理王伟分析,招行的CBS平台动了很多家银行的奶酪,涉及到公司及银行的端口是不是向软件开放,软件服务商开放没问题,但让各大银行提供端口开放给招行,让很多银行很抵触。

从08年开始,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以及工商银行等都纷纷与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公司展开合作开发自己的现金管理软件。

为了争夺最大型的客户,少数银行现在还提供系统的托管服务,这样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比较小。与目前市场中的一些现金管理软件公司相比,银行的现金管理系统服务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锁定客户。

“我们产品的收费相对比较低,大客户几百万,小客户也就是几十万,基本上只是为了收回成本。银行的更多收益主要来源于存贷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结算服务费用等。”张鹏说。

大市场

《2008年中国资金管理软件市场研究专项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集团企业现金管理软件市场总规模达到1.45亿元。未来5年,中国现金管理软件市场将以76.5%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12年,中国现金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4.81亿元。尽管处于增长爆发期的前夜,但这个市场总体似乎并不是很大。

而浦发银行总行企业现金管理部人士认为,跨行现金管理系统的竞争之所以意义重大在于,对银行而言,这个跨行现金管理平台保证了客户的结算在你这里,也就是保住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对于银行业而言,这是在争夺几千亿甚至数万亿的大市场。

太平洋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周明剑表示,这种竞争态势实际正是金融机构在企业 “金融脱媒”过程中寻求自身角色的转变。

过去大型国有企业表面上看很有钱,但在实际运营中却处处缺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有为数众多的下属成员单位,每个成员单位又都在不同的银行开有多个银行账户,每个账户上又都零星沉淀着不止一两百万的现金。所以当企业集团需要大额资金运营时,从某个角度看似乎根本没钱,因此也就只好向银行申请贷款。

从集团角度来说,一方面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存款方式将富裕的资金存在银行的活期账户里,获得很低的活期存款利息;而另一方面,企业集团又因为 “缺钱”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支付很高的贷款利息。企业等于把中间的息差白白送给了银行。这种“存贷双高”的现象,其实是目前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一种“典型病”。

而近年来,中国的大型企业开始进入“脱媒”的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的储蓄开始集中管理并转化为投资;而融资则更多地采用发债、发行股票等更加便宜的直接融资以取代银行信贷。这就给银行带来了转型的压力,但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也正是在此时迅速的发展起来。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逼近,企业资金链紧张,大型企业对于现金管理的需求骤增。CTS秘书长亚桥咨询创始人高杰指出,08年中信、浦发、招行在现金管理业务上都有不少于20%增长。而浦发银行人士则透露,今年上海地区现金管理的业绩有井喷式的增长,全行的客户量增长了40%,达到了3000多家。预计未来这个增长率会更高。

不少企业在信贷紧缩和效益恶化的时候想到集中资金,提高效率来周转,也能增加申请贷款的能力。

而对于银行而言,竞争十分激烈。只有拼命提高产品和服务才能跟上企业变革的脚步,保住自己的客户不被行业淘汰。

浦发银行人士指出,对于银行而言,做一个集团客户现金管理业务,日均的资金沉淀可以达到1.5个亿,可以稳定一大批的负债业务,如果不做意味着这块资金会流失到其他银行。这两年企业的集团趋势越来越明显了,集团整合和扩张都是战略性的。他们不会等银行。2005年开始做的第三方存款就是个典型例子,有的银行业务做的慢了就会流失原有的客户,同业存款都会流走。而当时兴业银行反应很迅速,就在这时抓了很多客户。

王伟分析,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推出的现金管理产品都大同小异,而跨行的现金管理系统平台则是新的利器,明年这方面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银行的负债业务甚至可能因此而面临洗牌。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