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PE仍在“抗周期”防御性企业估值抬升

订阅
2009-09-20
胡中彬 陈轩琪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中彬 陈轩棋 在经过半年多的沉寂后,私募股权投资(PE)领域近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那些业绩稳定的防御性企业仍然受到PE的青睐。

与此同时,随着PE投资活跃,加上二级市场持续反弹,被投资企业的估值也在水涨船高。

抄底效应显现

从今年二季度开始,PE领域的气氛开始活跃。清科创投投资总监卢致辉也观察到了这样的变化,“到9月份各种案例频现俨然让PE投资进入了一个小高潮。”

仅9月上旬,已经公布的投资案例超过了6家。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跟踪统计,今年8月中国市场上共发生25起VC/PE投资案例,环比增长了19%。

深创投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刘纲认为,出现这样的小高潮和创业板的刺激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今年上半年,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股指节节攀高,不仅仅让投资机构看到了乐观的未来,也让投资机构的退出成为可能,而创业板的不断推进更是让投资机构热情倍增。

“我们一直在做高科技行业的投资,这在危机前后都没有变化。”金沙江创业投资公司CFO敖焱杰称,金融危机对其投资没什么影响。

兰馨亚洲执行董事李煌也表示,从危机发生后,一直未有放缓过对项目的考察,目前的小高潮正是投资机构在金融危机期间寻找机会的结果。

“上半年正是看项目,选项目,投资的好机会,企业也不会漫天要价了,估值水平很低,5-6倍PE的投资案例很多。”卢致辉称,一个投资项目前期沟通和尽职调查等需要花一定的时间,近期公布的诸多案例可以被认为是机构在金融危机期间抄底的成果。

刘纲认为,危机发生的时候正是市场处于低谷的时期,对于PE机构而言,是非常难得的投资时机,“不仅仅价格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危机判断出究竟哪些公司是好公司值得投资。”

募资方面,8月份共有8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基金设立,全部为人民币基金。披露的募资目标规模约为8.1亿美元,比7月增长295.1%。事实上,这样的迹象从二季度开始就开始逐渐显现。

医药、零售受宠

在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投资案例中,抗周期性行业仍然是主要的投资目标。在诸多投资机构眼里,抗周期性行业依然以乐观的业绩而受到青睐,而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并未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重新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

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抗周期行业成为众多PE一致关注的方向,诸如教育、医疗、餐饮、商业连锁等行业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影响下,受系统风险影响小,抗周期性强而受到机构的青睐。

“这段时间公布的一系列案例还是以抗周期性的行业为主。”卢致辉称,近期医药、餐饮、商业连锁、教育等抗周期性较强行业的公司频频出现在了投资机构的标的中。

数据显示,8月份,从投资行业分布可以看出,广义IT共发生12起投资案例,传统行业共发生6起投资案例,生技/健康行业发生3起投资案例。

医药行业颇受青睐,最近6个月来,医疗健康行业获得机构投资额达1.32亿美元,占同时期中国市场总投资近两成,首次超越IT业,成为股权投资最热门的行业。

“我们仍然关注的是一些抗周期性的行业,投资方向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如果这么快就变化了,只能说我们的投资风格并不成熟。”国内一位大型民营PE董事长称,他最近还在看一些餐饮项目。

尤其是受益于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行业,从长远来看,这些板块都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得到成长性的机会。

实际上,生物能源、家具建材、软件外包等曾被PE热捧过的行业,由于周期性强、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等原因,目前尚未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需求水平,也尚未重新获得PE的青睐。

卢致辉认为,机构对周期性行业的谨慎心态仍然还会再持续一段时间,而在这些行业中,诸如医药、餐饮等行业市场刚性需求性强,受经济周期影响,还将持续成为热点。

随着经济复苏形势的确立,股市今年上半年一路上行,带动了二级市场投资的热情。但在许多PE人士眼中,他们对二级市场的机会和表现却表现得并不怎么关心。

“我们一个项目最快也得两三年时间,所以短期股市波动对我们的影响不大。”上述民营PE董事长称,现在他对二级市场波动基本不关注。

PE不关心二级市场自有道理。通常来说,PE投资一个企业的回报周期在三五年甚至更长,期间难免出现股市和经济波动,但只要最终退出时成功规避了这种波动,同样能获得较高收益。

这种所谓跨周期的投资通常能带来很高的回报,当然也会因为撞上不好的年份如这次全球性危机而损失惨重,甚至导致基金被清盘。

正因如此,PE更看重中长期的绝对回报,而那些稳定的防御性行业最受他们欢迎。

如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估值水平开始提升。

这样的变化从近期的投资就可见一斑。8月中旬,TPG与弘毅投资及联想控股在内的投资团入股物美商业,共投资约2亿美元,占投资后总股本的10.9%。而按照物美商业的盈利水平保守估算,其入股的PE值也超过23倍。

参与交易的一位人士表示,有很多竞购者,这也是造成入股价格并不便宜的另一个原因。

三家投资机构无不对物美所处于的消费行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刚刚决定重金进入直投领域的联想控股也已经将消费行业列为了其关注的行业之一。上述人士表示:“受益于国内消费能力的持续增长,公司业绩将会有稳步提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李煌认为,该领域的活跃已经造成了估值水平的上移,但具体程度尚无法量化。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