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马云第二”畅翔疑资金紧绷 杭州引导基金成效不显(2)

订阅
2009-09-26
陈哲

“第二个马云”的尴尬

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管理的资金总量已经达到1455.7亿元,国内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240亿元。

北京市金融局日前公开表示,将成立100亿元的引导基金,深圳去年底就已酝酿一个30亿元引导基金的计划。

不过,现实中也出现了所谓“引导乏力”的尴尬。

去年3月,杭州市成立了政府引导基金,并计划5年内投入10亿元,重点扶持当地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当地风投人士称,杭州市长蔡奇亲任主管领导,“每月都下来调研、座谈数次。”

在制度安排上杭州也煞费苦心,引导资金按2:1:1的比例分派给杭州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杭高投)、泰邦创投和通汇创投三家管理机构。杭高投主抓吸引合作管理人,对项目进行“阶段参股”,后两家着力于“跟进投资”。

杭州引导基金投出的首单,是知名电子商务公司畅翔科技。这家免费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球酒店消费签单和机票消费服务的互联网公司,曾被认为将改变中国差旅市场,创始人林东更是当地被视作 “最可能成为第二个马云”的企业家。

然而,示范项目最终却未能成行。“那笔600万元的引导基金,我们最后没拿。”林东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林东介绍,这600万资金由市区两级配套,各出50%。但在资金注入期间,恰逢畅翔科技搬迁总部,公司新、旧址所在两个区在出资问题上未能协调一致,致使投资夭折。

今年年底,凯鹏华盈和清科创投对畅翔科技承诺的3000万美元联合投资未能完全到位,导致后者的快速扩张强行“刹车”,不久畅翔科技又被风传资金链紧绷。

杭州遭遇的尴尬,并非是引导基金整体“引导乏力”的个别现象。

创投业内常提及的问题是,引导基金与生俱来的投资区域限制,往往造成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投资人关注的优势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引导基金对机构吸引力不大。

另外,引导基金的项目前期化要求,与部分股权投资机构诉求相悖。由于资金量大,回报要求高,国内一些大型股权投资机构,往往更愿意专注Pre-IPO等后期项目,而舍弃中前期项目。

徐晓坚披露,国内知名PE鼎晖本有意与之合作,但由于地方上规定的投资中前期项目的比例太大,导致每个项目配置资金量太小,整体运作成本高,鼎晖只好知难而退。

此外,一些引导基金在选好了管理人后,由基金管理人自行募资,由于跟进服务缺失和监管不严,也碰到了问题。

浙江省引导基金的做法是,在所有出资人都确定的情况下,方于GP(即基金管理者)签订正式投资合同。在欧源资本基金的案例中,引导基金甚至会同GP与当地LP共同商谈投资事宜。

(本报记者余德对此文亦有贡献)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