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投行家爱PE
外界对胡祖六投身于私募基金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对于和胡祖六一样大名鼎鼎的投行家们,往往会以这样的轨迹延续他们的巅峰之路,炙手可热的私募基金对这些曾经在投行领域叱咤风云的重量级投行家而言,魅力颇大。
“私募基金也属于大投行的范畴,这些投行家的名气能给基金带来很大的知名度,而且他们的资源和专业能力也都能够继续发挥作用。他们操作过许多项目,以前都是给别人做嫁衣,呆腻了就想着出来了。”上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如此评价。
业界诸多先例也为胡祖六转投于私募基金做好了铺垫,另一位同样供职于高盛的投行家方风雷的案例也足以显示出这种归宿的吸引力。
2007年,方风雷也转投于私募基金领域,携手高盛前资深投行家王理查及与毕马威中国前任主席何潮辉合作创办了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初始规模为25亿美元。而这个新兴的私募股权基金一举成名,不仅吸纳了国际资本减持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份,还与中粮集团携手成功入股了蒙牛。
“从投行跳到私募基金,相当于从卖方转到了买方,投行家们早已名利双收,为别人干还不如自己干,风险也小。”联想投资一位人士称,并不是所有投行家进入私募股权基金都是自立门户,很多投行家也只是跳槽,但在私募股权基金,一般都是最高级别的负责人,对公司的管控力强,有很大的操作权限和自由。
事实上,遵循这条路的投行家们比比皆是。对于习惯了整天活跃在并购和交易之中的这些投行家而言,私募股权基金的经历依然能够延续着以往的刺激和挑战。
去年年中,美林证券的资深投行家、美林证券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席威尔逊·冯(WilsonFeng)跳槽至新成立的中广核产业基金担任总经理。
再之前,汇丰亚太区投资银行业务主管宦国苍、花旗银行亚太区主席梁伯韬、摩根大通大中华区营运委员会主席朱德淼、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竺稼等都曾经是大名鼎鼎的投行家,而现任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杨向东也是出身于高盛集团。
北京一位专注于私募基金的猎头认为,大牌的投行家并不缺机会,但从整体来看,现在从投行跳到私募股权基金的趋势已经明显不如前几年,“前几年缺很多人,行业的许多基础员工都是投行过去的,现在这种机会不多,除非你是很顶级的。”
他表示,投行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思维模式不一样,投行更多的是顾问的角色,要跳出这样的角色惯性有一定难度。
(本报记者袁朝晖对本文亦有贡献)
1 | 2 |
- 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辞职 转战私募 2010-03-11
- 投行的幽灵 2010-03-06
- 中金瑞银牵头 8家投行圈定招行配股 2010-02-26
- 西藏自治区主席、人大常委主任请辞获批 2010-01-15
- 摩根士丹利孙玮:今年并购市场充满机会 20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