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后的裸泳者” 中邮基金沦陷“世博”(2)
王玉
06:59
2010-05-13
订阅
 1  |  2 

但中邮的“赌注”却坚定地下在了世博上。

一位熟悉中邮基金人士称,这也和中邮基金的风格及公司策略有关,中邮基金偏好保持高仓位,对于板块和个股的判断也常常会表现出独特的眼光。在过去,中邮基金从这种策略中获得不少收益,2007年正是凭借其对钢铁股行情的判断获益颇丰。

不过,这种激进的风格也曾让中邮基金“失蹄”。2008年,在持续高仓位策略下,中邮基金排名直线下降。

如今,在世博概念上,中邮基金坚信其所持有的相关个股不仅仅受益于世博会,更受益于消费结构的转型。中邮基金投资总监彭旭认为,世博会代表了未来中国新的经济模式,世博会可以带动消费服务行业,而长三角的未来发展方向就是服务业,即便世博会结束,效应仍然存在。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中邮基金的坚守也许和其获取世博概念股的低成本有关。

中邮基金称得上是潜伏于世博会最早的基金公司。据了解,彭旭在2008年就开始观察相关股票,2008年底2009年初期,中邮已有较大规模的买入,其最先进入百联股份、豫园商城和东方明珠,之后又选择了金枫酒业、锦江投资。

据悉,中邮旗下基金在豫园商城上的建仓成本不到10元,对于百联股份是在股价7-8元时就开始买入,5月6日,这两只股票的收盘价分别为14.11元和25.27元,大大高于中邮基金的成本。

这还不算中邮基金在期间的波段操作。据了解,中邮基金曾卖掉其认为估值高,缺乏盈利支撑的部分世博概念股,而对于一些看好的股票,也进行过波段操作。

重仓世博概念最终带给中邮基金的,是拖累还是独享盛宴,尚未到曲终。中邮基金人士表示,现在世博会相关个股估值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有些已经渐入估值底部。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