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陈继武善讲
他颇善言辞,不仅词令犀利,而且表情、动作颇具动感和感染力。
在陈继武的“忽悠”岁月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两位理财顾问等找到陈继武,希望陈将富余资产交由他们打理。在明白来意后,陈继武列举一串串数据、分析股市现状并预测了外汇市场走向……之后使得两人最终买了不少富国基金。
现在的陈继武当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个人客户了。他表示,目前QFII还没有完全放开,但是,“聪明的中国基金经理人已经开始想法赚老外的钱了”。
据透露,凯石投资推出的一只香港大中华地区基金产品,规模1000万美元,将主要投资于香港市场,而在产品相关推介、路演会上,陈继武从不忘记宣传国内阳光私募的实力,以及公司的专业化。“该产品吸引的是境外资金,因此不使用QDII额度。”陈继武说。
陈继武还能“混”
作为中国第一代基金经理人,陈继武的业绩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其走过的每一步都很有代表性。比如从基金大鳄到保险巨头,从跟随富国基金由衰转盛,而后又决然 “公”转“私”,每一步都“混”的有模有样。
投资经营上,除投资管理、咨询服务、股权投资,还涵盖了金融衍生创新服务。“我们不只做阳光私募、专业理财和定向增发,我们的触角可以在风险可控范围内的每一个领域。”
对于近期大热的股指期货,陈继武并不避讳:“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变的只是A股市场原有的盈利模式,而不是公司和市场的估值。对凯石而言,相关套利产品只是丰富了公司现有的产品线。我们的规模初期将保持3亿-5亿。”
据透露,目前凯石投资正在申请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机构套利席位,“应该会比较顺畅,有可能成为第一家阳光私募的机构席位。”
今年以来,凯石投资旗下股票型基金截至5月,已经录得收益高达48%。
“时间见证诚信,专业创造价值。”陈继武说完这个口号,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
经济观察报:作为当年 “公”转“私”的明星基金经理之一,你是怎么看待近年来的私募行业以及未来的发展?
陈继武:私募行业近两年高速发展并呈现爆炸式的态势。最开始在阴暗的角落里偷偷操作,2006年有了新名字 “阳光私募”,今年似乎又有叫“对冲基金”了。
政府并没有大力支持阳光私募的发展,但是它也越来越公开化。另外,民间积累的大量财富支持了私募行业的发展。社会是有分工的,这部分有投资需求的社会财富需要交给专业的投资团队进行增值管理,而且公募基金10年的发展历程也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资源储备。我当然认为私募明天会更好!
经济观察报:目前随着房地产政策调控,很多投资经理人放弃了房地产板块,你怎么看这个市场?
陈继武:对于最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市场有些误读。我们要深入研究房地产行业的属性,它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如果说房地产市场从此步入熊市,那不如说中国的经济停止增长。当然,短时间的调控影响还是存在的,我们要注意的是,国家是希望抑制房地产的过快增长,而不是增长。所以,现在的房地产板块依然是可以投资的板块,且在短期调控影响下,估值越来越趋向合理。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