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期货市场利多凸显
崔小龙
2010-12-15 08:16
订阅

经济观察网 崔小龙/如果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则是最能考验中国政府智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保增长、调结构、管通胀”的政策主基调是在海外量化宽松的漩涡中寻求稳健,而且稳健的底线绝不能打乱货币与财政政策的运行区间,目前期市“破中生立”的概率较大。 

近期国内物价飞涨,11月CPI出乎市场意料,上涨5.1%,创下了28个月新高,这严重扰乱了国内的百姓生活,迫使中央工作重点不得不转向抵御通胀,央行一个月内3度上调准备金率(年内上调5次),国务院、发改委等有关部委更是频出重拳。笔者认为,面对海内外流动性泛滥引发的通胀困境,紧货币必成首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据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外汇占款5191亿,创下30多月以来新高,依照热钱的计算公式,10月份流入热钱高达约6500多亿,而近期又有确切消息称,11月新增外汇占款创新记录,国内潮水般的热钱涌入严重恶化投资营商环境,而且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炒作行为的资金多源自新增贷款,央行12月10日公布,11月新增贷款远超预期,高达5640亿,海内外流动性的泛滥逼迫着央行主动收紧货币。 

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挤出效应”凸显,致使债券市场资金面匮乏,公开市场规模大幅受限。数周以来,各期央票地量发行,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现象明显,上周3年期央票骤停;同时基于信贷总额稳定的前提,商业银行配置长期信贷比例过大,短期借贷工具的使用受到多方面的抑制,甚至连信用卡也受到了终端消费的歧视。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再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将寸步难行。在如此复杂的国内经济环境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已“走向末路”,难以担当对冲流动性的大任,加息则成为紧货币的最后筹码,等待着市场的千呼万唤,市场恐慌情绪势必由此升级,商品、股市回调,甚至破位下跌的概率很大。 

十二五规划实质上仍以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为主导,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高铁等高科技项目,从而创造新的实体经济增长点,优化社会资源的新一轮配置,缓解国内经济日积月累的泡沫压力,引导经济走向健康、稳健。 

时值“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紧货币、惠民生的呼声日益高涨,缓解经济泡沫压力,实现包容性增长也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当前形势要求国内政策不拘一格,排除万难,保证经济增长与民生稳定两不相误,不可否认,货币政策边际效应骤降,财政政策的主动上台,将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国内“调结构”的氛围不改,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再度强调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笔者认为,住房问题牵着民族感情,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优质资本,政府绝然不会允许其继续流入楼市、能源等市场催生新的经济泡沫,下一步将由“资金池”承接市场的大部分资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为新兴能源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证,一旦步入此种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商品、股市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腾飞。 

目前我国处于“高通胀”的经济快速发展期,扩财政、紧货币已成为推动经济健康增长的唯一有效手段,中央政治局的会议精神(常态化政策的修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走向稳健)也肯定了这一政策,虽然扩张的财政政策需要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但绝不能被货币政策绑架,一旦通胀的泡沫在紧缩信号的规范下返回政策的可容忍区间内,扩张财政推动经济发展仍将是众望所归,反映到盘面上,商品、股市震荡、甚至小幅回调夯实基础后,必将打开上涨通道回归利多基本面,期指则是看高一线。(作者系民生期货 崔小龙)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