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7-09-21
蓝云 宁方朋
订阅

第四届国际信用风险管理大会:中国企业“信用保险”的巨大空白

经济观察网讯 蓝云  宁方朋 坏账率5%,每年损失400亿美元,损失率为发达国家水平的1020倍——92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透露的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尤其是外经贸企业的信用交易(赊销)能力、管理水平急需提高,信用保险的运用程度也亟待提升。

95%的出口业务没有信用保险支持 

据商务部研究院调查,中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约为5%,每年损失400亿美元,损失率是发达国家水平的1020倍。中国企业在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由于国内信用体系的缺失、失业恶意拖欠、商业欺诈、三角债等屡见不鲜,又成为国内贸易健康发展的障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郁说:“很多企业不了解或者不愿意使用出口信用保险机制,不善于运用保险和保理业务等有效方式转移经营风险,也因此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贸易信用保险是一种保护供货方避免由于购买方拒付贸易货款而造成损失的险种。投保企业按照保险公司依据投保标的风险程度厘定的费率交付保费,当所承保的损失事件发生时,保险公司根据迟付原因等情况,采取最适当的商账追收措施,倘若不能100%收回货款,则按照保单合同的规定进行赔付,投保人只需根据保单合同规定承担自付部分损失。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越快,信用保险的需求就越大统计表明,福布斯排行榜上全球500强中有80%的事业使用了贸易国家信用险。在欧洲,贸易信用险承保额(包括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占欧盟贸易量的70%。全球贸易中有12%15%的出口受到信用保险支持,而我国出口中使用信用保险的比例只占贸易额的3%,国内贸易中使用信用保险的比例就更小。中国有95%的出口业务是没有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改善外部环境降低成本 

不过,我国多数企业不愿使用信用保险机制的原因,除了信用保险意识不强外,更重要的还是投保成本过高。据相关人士反映,我国做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多是靠低成本打开市场,利润率已经非常低,如果再负担上信用保险的费用,企业可能会变成了“杨白劳”。

尽管如此,前途还是光明的。从国际经验上来看,独立的第三方企业信用调查机构发展很快,这些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包括企业信用调查、资信评级、商账管理、保理业务等多样性的信用管理服务。

近年来,中国境内的信用管理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的外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比如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开放政府可以公开的信用信息以供查询,像目前商务部已经建立了“商务领域信用信息数据系统”,这些都能为他们为企业提供根好的信用管理服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降低信用管理中介机构的运营成本,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许复兴说:“希望更多的企业了解信用保险,利用信用保险,这不但

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可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编辑:马巾坷)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